涅槃是梵文 Nirvana 的音譯,意思是「滅渡」,即「重生」。
佛教用語的意思是死後重生,傳說托塔李天王手中的玲瓏寶塔總共有七層,最頂層的那就是「涅磐世界」,據說今生做惡多端,十惡不赦之人,來生(也就是死後)要在這裏面接受審判和煎熬。
經典佛教中「涅槃」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成就聖者的特殊心理--------有剩餘槃,由於這種特殊心理是沒有貪欲、憤怒、愚蠢和執著,完全地超脫世間於心的束縛所以叫「無縛」。
詞典解釋:正覺的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驗為根據的我亦已滅盡,達到寂靜、安穩和常在。
一切衆生,如大覺大悟,斷掉三界煩惱,即為涅槃。它為佛陀所說的三法印之一。
三法印,也就是人世三大真理。
其一,諸行無常
我桌上的梨腐爛了,被丟棄了,橘子乾枯了失去水分了,它們都在變化,這就是諸行無常,這是哲學上最古老,最樸素的真理,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今日如此,它日未必如此。記得聖鬥士冥王篇中的沙加在沙羅雙樹下力抗三大巨頭嗎?他的覺悟就是諸行無常的覺悟:)。
其二,諸法無我
「我」是不存在的。存在主義說,存在先於本質,在「我」出現之前,是不可解釋的存在,因為環境締造了也「我」出來,因此人們也被環境所左右。只有放棄環境中締造出來的我,才能走向涅槃寂靜。
其三,涅槃寂靜
當認識到宇宙的生生變化,克服環境締造的「我」所生的煩惱、欲望,達到一種沒有痛苦的寂靜境界,這就是涅磐,這種境界裏,內心無比平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如同莊子所說的形如枯木,心如明鏡,靜聽天籁。
類似這種境界,佛家說這是涅槃,道家說這是大道,儒家說這是成仁。
佛陀的三法印,可能將讓引向虛無主義,但是佛學卻沒有走向虛無主義,這是很值得玩味的。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作為佛學空明而有又有盎然生機的證明。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槃」。
《涅槃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 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槃。經 曰:不離諸法而得涅槃。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 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 我合一,只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 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 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 合統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槃。這就是佛經裏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槃」。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槃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 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槃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脫也無終始。
「鳳凰涅槃」就是鳳凰再浴火後重生,所以涅磐槃就是指重生,脫胎換骨。 「涅槃」解釋為離開欲望,遠離貪欲,不執著,淨化的心靈,無孕……等意思。
要說明的是:涅磐是一種對於世間一切事物放下後的超脫之心理現象。除了成就者自己,別人是直接感受不到的,這只是完證涅槃的修行成功者一 個人的內心體證。另一種是無剩餘涅槃。是指證達這種離欲狀況的心將不再有任何煩惱,在此生結束後不再生起入輪迴,所以叫「自由光明安全的島嶼」、「快樂之洲」。因為不會再進入輪迴,所以叫「無生」或「無死」; 因為不會再進入母親的子宮, 所以叫,無孕」; 因為不在造作於業,所以叫「無作」。
「涅槃」是無漏,就是消滅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消滅了生死憂悲的苦惱,人就得到超度了,所以也稱「滅度」。更明確地說:凡是屬於不清淨的汙染的緣盡滅了,沒有貪欲,愚癡轉變成清淨的智慧,這就是涅槃。涅槃的意義也是圓寂,圓,就是智慧福德都達到成就;寂,就是,達到了永恒寂靜的最安樂的境界。佛教認為這種境界「唯聖者所知」,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涅槃可以解釋為逝世,但不能以世俗所見到的一個人沒有了,死了的概念來解釋。其實釋迦牟尼 30 歲就已經證得涅磐而成佛了,不過他的肉體還是過去惑業之果的剩餘,所以稱為「有餘涅槃《。直到他80歲逝世,方是入「無餘涅槃」。
涅槃是佛教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如何才能達到涅槃?就要以戒、定、慧這三學為方法。這是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
戒: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級。五戒是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類。這是出家和 在家的皈依信仰佛教的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叫沙彌戒,是不滿 20 歲的出家人受的戒。滿20歲的出家人才能受具足戒。受具足戒的男出家人稱比丘,女出家人稱比 丘尼。釋迦牟尼剛開始傳教時,並沒形成約制僧團的一定規律,其後隨著問題的發生而隨時制成。到釋迦牟尼逝世前,具足戒已制定了 250 多條。
三學中的「定」,是指「禪定」。即摒除雜念,專心致志,精神上既不瞌睡又不紛弛的安和狀態。這是佛教徒必修課程。由於「定」,身心遠離愛欲樂能等而達到完全安靜境地,從而産生了智慧。再進一步集中精神思想、終於能夠引發一種無漏(無煩惱)的智慧,完全超脫苦、樂,連自己的存在都忘卻,達到捨念清淨的境界,即「涅槃」境界。
這就是從「定」而後能引出的「慧」。「慧」就是智慧,就是通達了四聖諦的道理,斷除迷惑,證悟了真理,獲得了真正的解脫。三學概括了全部佛教教義和全部修行法門。三學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獲得「慧」的手段。只有獲得「慧」,才能達到最終解脫的「涅槃」境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