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一陣子淨空與同修友人前往位於新店的   「東華聖宮」參拜「東王木公」,參拜並靜坐之後準備離去時,坐於廟前休息區的一位年齡大約七十幾歲的老前輩,突然開口向淨空打招呼,淨空與這位老前輩素昧平生,這位前輩問淨空宮設何處?淨空回答:「後輩才疏學淺,仍在學習,何有能力開宮?」,而老前輩回答說:「你可以啦!」,淨空心想:「前輩與我未曾謀面,如何會說我可以?況且淨空確實自認尚無此能力」。於是心想今日與前輩有難得之緣,趕緊趨前請老前輩開示。


         交談幾句之後,前輩向身旁的一位約四十歲左右的師姊〔應該是前輩的女兒吧!〕拿了一疊白紙和紅筆,然後便開起了靈文,邊開邊告訴淨空,今日有緣,且  「東王公」要開示淨空,由他代為轉達。


         前輩在白紙上總共寫了七行類似接連而下的圓圈等靈文,每行靈文中間都空一行,寫完之後把該張靈文拿給了身旁的師姊,那位師姊用很短的時間,將靈文翻譯成白話寫在每行預留的空白處,寫好之後又交還給前輩,前輩將此七行靈文翻譯成白話的白紙拿給淨空看,並解示詞句的涵意,淨空將該文翻譯分享如下:


         個性正義守良知

         為人正派知義理

         人道為重缺悟道

         萬相終空何必執

         拜神不如洗心台

         見境不動行中庸

         離塵洗心見僧心


         以上七句詞就是該靈文的翻譯內容,前兩句是在說淨空的為人和個性,第三句是在告誡淨空,雖然為人正派知義理,但仍未真正頓悟「道」的意思,後面的四句是在開示真正「道」的義涵。


        以下是淨空對詞句的自我省思和解譯跟大家分享:


         第四句「萬相終空何必執」,也就是說人生是短暫的,所以必須了解萬物的空性和無常,要能放下心中對一切事物的執著,內心才能清淨和自在,因為「執著」是禁錮自己的痛苦枷鎖,一切的痛苦和煩惱皆是因心中對事物的執著而產生,人們在追求喜好和完美當中,會不斷的給自己製造壓力,而這些壓力就是形成痛苦的根源。


         例如人們在追求更高更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精神,如果吃飯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身體的養分和能量,那粗茶淡飯也可以達到,但如果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慾的喜好,要吃到各種的美食佳肴,那當然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去賺更多的金錢來滿足這樣的喜好,追求喜好就是執著,追求的付出就是代價,所以得捨之間相互拉扯的矛盾,就是痛苦的根原,在維摩詰所說經中所說的:「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就是學會放下執著。


         第五句「 拜神不如洗心台」。很多的人都在祈求上天的眷顧,希望神佛的庇佑能夠賜予好運和財富....等,但都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觀念和言行,是否違背了良知,是否背道而馳。


         時下看到很多的靈修學子,一昧的在追求神通和靈通,但忘卻了修行的本質。「修」是將不正確或偏差改正,就如同器具壞了,必須修理使其恢復原有的功能,「行」指的就是為人處世的言行舉止,所以真正的修行本質是在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觀念才是修行。


         俗語說:「求神不如求己」,一切善惡的根源全是由自心所產生,所以才有「萬法唯心造」的這句話,因為一切事物的好壞皆是因心之所向產生的對應結果,處處廣結善緣,自然身旁皆是貴人,如果處處只顧己私,那當然小人如影隨行,所以要祈求神佛的眷顧,不如從自己的心下手。


         第六句「見境不動行中庸」。古人所說:「中庸之道」,所指的就是說沒有分別心,沒有對立的兩邊,也就是沒有對錯、善惡、好壞、美醜....沒有分別,完全不偏不倚。


        如果不能取之中庸就會偏袒於好惡的一邊,當事物來臨時內心就會產生動搖,而內心的作用就會開始產生執著,影響內心原本的清淨自性,如果內心能夠沒有分別,對任何事務能行於中庸之道,當事物來臨時自然不會起任何作用,因此心能不為所動,不產生絲毫的影響,也就不會起無明的煩惱了。


         最後一句「離塵洗心見僧心」。人們的塵世惡習是來自成長過程當中,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接觸事物後產生了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分別心,就如同前面所講的分別心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了執著。


        執著就如同塵垢一樣,使得原本的清淨自性受到蒙蔽,因而起了無明的煩惱。佛經上說:「清淨自性本之俱足,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一律平等.....」,所以任何人的清淨自性與「佛」是相同沒有差別的,也就是淨清無染的自性就是佛性,要能恢復原有的清淨自性顯現,就必須去除世俗塵染的惡習。


         所以上述的這些詞句是「東王木公」開示淨空要徹悟空性,放下內心的一切執著,在修行的過程中由心著手,不斷的修正自己,如此才能習得不偏不倚的正知正覺。


         淨空將此詞文與想法,發文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相互共勉,各位同修先進如有更好的見解,淨空竭誠歡迎留言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