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西元前 551 年,初仕魯國大司寇,3 個月後魯國大治,曾經拜過 6 位師,未得真道,最後問禮於老子,才得上帝的真傳。周遊列國 13 年,遇到 3 次魔難〔1〕匡國遇難〔2〕削跡伐檀〔3〕陳蔡絕糧,但都是臨危不亂,處逆境而常安。晚年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集儒學之大成,杏壇設教,明傳詩書暗傳道。弟子 3 千位,賢人72 位,有教無類,為前東方第 15 代祖師,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光大聖教,卒於西元前 479 年,享年 73 歲,為儒教始祖,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後裔。周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於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後代以孔為氏。後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後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複與顏徵在婚,生孔子。 

 

 

        孔子生在周靈王二十一年,比印度的釋迦牟尼小六歲,比希臘的蘇格拉底大八十二歲,比猶太的耶穌大五百五十二歲。這六百年中,世界誕生了四位偉大的哲人,是史無前例的。孔子族人以燕子為部落的圖騰,他們的開國之君商湯,字天乙。在遠古時候,燕和乙兩個字原是相通的。商王朝以子為姓,始祖名叫做契,神話傳說他的母親因為吞食燕卵而生子,子乙兩個字連起來,於是有了孔這個姓。

 

 

        孔子的祖先原是周朝的宋國人,都城在今天的河南省商都邱縣,到孔嘉兒子的時候,開始以孔為姓,傳了三代,名叫防叔,在特權迫害之下,遷居到魯國曲阜的鄉下避難。曲阜在山東半島的丘陵地與黃河三角洲的界線上,山水的形勢很好,是當時的文化名城。

 

 

        家道中落的防叔,在這兒生了伯夏,伯夏生了紇,字叔梁。孔紇身材高大,是鄹吧的軍人,勇敢善戰。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的偪陽之役,魯國的先鋒部隊,一半攻入城內,不料敵方將城牆的懸門放了下來,企圖孤立他們。孔紇在亂軍之中,力舉懸門,讓兵士們通過,完成了攻城的任務。七年之後,孔紇服務的防城被圍,他留下一百人守城,率領兩百名兵士護送城主,安然到達友軍的陣地,而自己又回到被困的防城。最後還是擊退了來犯的齊國部隊。

 

 

        孔紇的第一位妻子姓施,生了九個女兒。第二位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孟皮,可惜有很嚴重的腳病,很難醫好,孔紇為了這一件事覺得非常遺憾,後來求得顏氏的幼女徵在為妻,那就是孔子的母親。當時孔紇己經五十多歲了,他的妻子年輕,恐怕丈夫不能生育,特地前往尼山祈禱生子,果然天從人願,就在西元前五百五十一年,生下了一個男嬰,取名丘,字仲尼。這個老來的孩子,給孔紇帶來很大的安慰。可是仲尼三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孔紇的去世,使孔家失去了支柱,仲尼的母親便帶著他搬到曲阜去住。

 

 

        仲尼是個乖巧的男孩,最喜歡模仿大人祭拜鬼神,用泥土和野生花果做成祭品,練習行禮,當做遊戲。母親閒的時候,教他寫字,讀淺近的書,因為沒有力量送他到正式的學校去學習。而且也因為貧困,需要他在家幫忙做些雜務。所以他是以自修的方法完成基礎的教育的。

 

 

         青年時期的仲尼,承父親朋友的介紹,在魯國的官府裡,擔任過小職員,最初是看管糧食的倉庫,後來也做過畜牧的事務。職位雖然很低,但他仍然很努力的去做。連魯國的國君昭公也時有所聞。仲尼十九歲的時候結婚,第二年生了一個男孩,魯昭公特別派人送了一條鯉魚來祝賀,仲尼為了感謝昭公的盛意,把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仲尼聰明好學,不斷的苦修,慢慢地遠近聞名,很多人願意跟他學習。他一面服官職,一面當教師,大家非常尊敬他。照那個時候的社會習慣,眾人稱呼他孔子。

 

 

        孔子一直嚮往周朝的禮樂典章制度,很想到京都洛陽去走一趟,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達成了願望。學生之中有個名叫南宮敬叔的,奉命陪他去洛陽考察,而且魯昭公還送了他們一部旅行用的雙套馬車,和一名僮僕。雖然這個時候的洛陽已經大不如前了,可是由貫通四方的馬路,以環繞市街的高大城牆,仍然可以看出過去繁華的規模,師生二人都非常的興奮。他們去拜訪管理國家圖書的老子,交換了很多關於禮制的問題。辭別的時候老子說,富貴的人為人餞行,常常贈送禮物,而仁者則贈送葴言。我沒有富貴,倒是願意仿效仁者,送您幾句話:「一個能深思明察的人,常常遇困厄,是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的緣故;學問淵博的人,常常遇到不測,是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的罪惡。所以為人行事,做子女的應該心存父母,做人臣的應該心存君上,不能只顧本身,存有一己的私念」。

 

 

        孔子雖然很佩服老子,但是他想了又想,覺得老子的人生哲學似乎太消極了一點,而他自己處世態度是積極的,存心為世人做事,不願意遁世而獨善其身。在洛陽的期間,他們又拜訪萇弘,請教樂的問題,萇弘很敬仰孔子的學問道德,曾經對別的朋友說:「我看仲尼這個人,儀表堂堂,態度謙和,記憶力強,博物不窮,好像見到了聖者興旺的徵象」。從洛陽回來,孔子的名望更高了,來請求入學的弟子更多了,這個時候他是三十歲。有一次魯國的太廟舉行祭祀大典,臨時請他去擔任助理,因為他沒有做過這種工作,所以每樣事情他都很慎重的請教別的祭師,而招來背後的批評。

 

 

         他的學生子路為了這件事情很不高興,孔子說:「這一次是太廟榮典,一切需要敬謹,那些儀式雖然我都知道,可是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樣樣要問個詳細確實,這才叫做禮。」子路恭恭敬敬稱是。孔子又說,順便再告訴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不知並不是可恥的事,不知道而假裝知道,才是可笑的事呢!」。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魯國的政權旁落在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手裡,而且最後聯合起來反抗魯昭公,昭公只好出奔外方,他們就毫無忌憚的來行魯君的職權。孔子看不慣國政的混亂,於是帶了一批學生去了齊國。走到泰山旁邊,看到一個少婦在墳墓前面放聲痛哭,就叫子路去問個究竟,那個少婦哭著說:「昨天我的兒子被老虎咬死了!」子路說:「那太不幸了,這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那個少婦又說:「是啊!我的公公也是被老虎咬死的,更早以前我的丈夫一樣是被老虎咬的呀!」孔子很同情的說:「為什麼不離開這可怕的地方呢」哭著的少婦看了他們一眼說:「這個地方可怕是可怕,不過政治修明,沒有苛政,所以我不想搬家啊。」孔子告訴隨從的學生說道:「你們大家要記住,對老百姓來說,苛酷的政治比老虎還可怕,知道嗎?」。

 

 

        孔子在齊國住了兩年,齊景公聽說孔子來,於是召見他,並且問治理國家的道理。孔子說:「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風範,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禮節,做父親的要得威嚴慈愛,做兒子的要懂得孝道。」齊景公明白,這就是孔子所注重的禮,所謂各盡本份,國家才有辦法。過了幾天,孔子又去看他,齊景公問當前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麼?孔子說:「當前最重要的是節省國家開支,避免浪費。」齊景公很想把孔子留下來替他做事,打算封一塊地方給孔子,可是卻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慢慢地冷淡下來,只是表面還對他非常客氣,好像很優待的樣子。孔子覺得在齊國沒有發揮的機會,就帶著學生回魯國了。

        定公元年,孔子返魯國時,其子鯉早已取妻,其妹因孔子外出而未定,後孔子許於其弟子公冶長,以姪女嫁於敬叔,有量才擇配之說,此後敬愛門途之聲名遠傳,子貢子路亦拜在孔子之門下,常為夫子之政交及護衛,而子路亦與冉求同為季氏家臣。

        孔子再訪老子,老子曰:子所言,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時則駕,不得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聖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色與淫志,皆無益於子之身,吾之所告子者,若此而已,孔子離開周以後,對弟子們說:「我知道鳥兒能飛,我知道魚兒能游,我知道野獸能走。能走的可以用網捉,能游的可以用線釣,能飛的可以用箭射。至於龍,我卻不知道它的底極,牠能乘風駕雲而上天。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大概就是龍吧!」。

        魯定公問於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佚.」定公色不悅,謂左右曰:「君子固有誣人也.」顏回退後三日,牧來訴之曰:「東野畢之馬佚,兩驂曳兩服入于.」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以東野畢之御,而子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不識吾子奚以知之?」顏回對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於使民,造父巧於使馬,舜不窮其民力,造父不窮其馬力,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今東野畢之御也,升馬執轡,御體正矣,馬非為車步驟馳騁,朝禮畢矣,馬步驟馳騁盡禮之儀也歷險致遠,馬力盡矣,然而猶乃求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誠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義大矣,願少進乎.」顏回曰:「臣聞之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公悅,遂以告孔子.孔子對曰:「夫其所以為顏回者,此之類也,豈足多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