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靈觀人性•

 

靈修從靈性成長開始〔一〕

 

                      跑靈山「會靈」在靈修中較常見一種修行法門,會靈之靈山遍及全省,常見有如五指山玉皇宮、五指山盤古廟、仙山協靈宮九天母娘、埔里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總堂)、北海老母、花蓮慈惠堂、花蓮勝安宮、半天岩紫雲寺、長治九龍山西城……………….等,靈山會靈修練法較為常見,在會靈時,本身的先天意識會與靈山之高靈,進行靈識溝通的修練法,以先天靈(本靈)與高靈之間的交流,進而帶動色身的靈動,藉由靈動過程帶動體內氣血,舒活人體脈輪、奇經八脈及刺激五臟六腑,達到能量平衡之功效。在過往跑靈山階段,曾向祂們詢問,為何靈動要如此操練,祂們告訴我:「一個身體不健康之靈修人,又如何能告知外人修練的好處,反之,修行法門仍建立在一個好的身體上,有好的身體才有辦法修練各種法門。」

 

               透過靈識之間交流,宇宙間各次地與先天靈有緣之高靈,會藉此傳遞各式心法予先天靈,心法教授須視先天靈本身是否與高靈因緣具足,還需靠後天靈(本身意識)在生活當中的體驗及悟性而定,靈動看似是一種動的功法,此時意念須放空不殘留一絲意念,全憑先天靈所帶領色身靈動,訓練先天靈、後天靈與高靈達到平衡融一境界,在打坐初期時,訓練意識專注於鼻息之間,此時四肢與意識全然放空,而靈動時亦是以此要訣學習之,回歸最根本,靈動要領掌握根基在於打坐功法上。

 

 

              高靈法門教授,各有巧妙與千變萬化,以最常見是先天靈會以各式手印呈現,如先天靈在修練次地較為精進,或者已具備轉靈之能力時, 高靈 教授心法時,高靈能量與先天靈能量相映時,先天靈會轉幻為高靈之靈格法相,比如在修練觀音法門時,如先天靈轉幻成觀世音菩薩之能量時,雙手合掌後,單手捻蓮花另一隻手捧於心,或者示現手持甘露水之相,而如與瑤池之母之靈能量相會之時,則大部份會顯露慈悲相,口念似台灣歌仔戲都馬調或是哭調,外人看似會以為是道教乩童的神明附體,其實不然,在修練過程,色身仍帶著對人世間的執著與貪念,如此色身高靈如何附體,這也為什麼在道教乩童修練法中,在初期須經過三年~五年的閉關及禁慾原因所在,運用外在各種儀式達到色身之純淨,是讓高靈附體之方法,在靈修法門算是一種修行捷徑法(也是最困難之法門),靈修人無須長期閉關修練色身,僅須在會靈時由先天靈轉換靈格即可,從這可得知,靈修人在接收訊息處理事情時,在請示高靈後由祂們傳遞訊息,或者先天靈與高靈相映後,轉幻成高靈能量與人溝通,這是靈乩與道教乩童最大差別。「靈修」一詞已表達出,靈修為修練先天與後天靈,藉此提升靈性成長,會靈時先天靈轉幻高靈之靈格,亦是一種提升靈性與淨化能量之功能。

 

 

靈修從靈性成長開始 〔二〕

 

 

                       靈修法門中,著重於先天靈(本靈)與後天靈(意識)能協調合一,先天靈與後天靈關係如同一場馬拉松競賽,有時後者會超越前者,當前者淪為後者時,則須不懈怠再次向前邁進,後天靈之修鍊較為廣泛,在生活上各種怡情之嗜好、例如音樂欣賞、藝術鑑賞、運動養生、生活態度、飲食習慣、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等等,此著重於在從生活中觀察各項事物之因果關係及順心心性不著境能力,進而提昇內心靈性,它是一種屬於靜默、無聲的領悟。一日,家舅在往生躺在冰櫃中,我觀看著他的臉部表情,一日、二日、三日…,臉部呈現死硬與一部黑墨氣,心中突有感嘆,原人存息於一氣之中,氣存人活躍世間,氣亡人離世間,同理可證,外表美醜與氣色應與氣之順暢流通習習相關,當氣順能量強時,人的外表即顯光亮,再多的保養品只能顧好皮囊卻無法美化氣質。

 

 

                     以上生活中的觀察,或許對別人而言是簡單易通,但「懂」與「思」仍有程度上的落差,在生活中能細細觀察每日所接觸之事物,思索其中因果前後關係,盡量保持客觀態度、專注思考、聆聽是提昇生活修好方式。而宗教修在靈修法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宗教因人而起,基督教因耶穌苦難而起、佛教從釋迦牟尼佛悟中起,而佛教粗分又有顯密教之分………等等,後人因生活之國度與後天生活,將宗教界線劃分清楚,井水不犯河水,如想在靈修中走的宜然自然,在觀念上須打破後人壁壘分明的宗教觀念外,亦常要反覆思考傳統所留傳下來的「觀念」,一日友人說道:埔里某禪寺可去。我問道為何?她告訴我,她友人告訴她,因禪寺中有許多人在唸經,此禪寺又是中部知名佛教聖地,許多人慕名前去剃度出家,在那持咒唸經出家眾為最多,持咒唸經會吸引眾多無形眾生前去,民眾前往禮拜時會受到無形界眾生之干擾,故平時不要去那禪寺。我問道,此觀念是何人告訴她,友人說她亦是聽聞他人之言。如果你是,你看出這句話其中矛盾的端倪了嗎?套一句一本書名:「是邏輯,還是鬼址?」如果你在宗教上沒有學會「聽、思、悟」的重要性,常因人云亦云而信之,久而久之即會失去本身的價值觀,有人問我,靈修人有何特徵,我言:真正的靈修人身上可以看到一種自信。再問我:何種人適合走靈修。我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判斷力與思考力之人。

 

 

                     靈修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修行法門,當先天靈與後天靈能取得平衡時,後天靈會因先天靈存有關係,在修習生活各項專業技能時,皆有異於常人之天賦才能,此部份在學習山醫命卜相上最為明顯,而先天靈也會因後天靈對事物敏銳觀察力,處於某種靈識寂靜狀態時,接收無形界訊息能力也會特別的強烈。話雖如此,靈修界中,常見靈修人發生先天靈智慧高於後天靈,或者後天靈意識強於先天靈時,前者將阻礙靈修路上的修行,後者則是壓抑住先天靈所賦予之能力,逐漸削弱先天靈之靈性,此則嚴重,將發生後天靈意識操控先天靈之狀況。會發生後天靈意識強過先天靈狀況有許多,例如靈修老師設限太多窠臼觀念,而後天意識受觀念影響,逐漸阻礙了先天靈學習力,或者靈修人本身是一個主觀意念強烈,在事物觀察上皆以先入為主態度,先天靈與後天靈存在某種非常微密的關係,一絲絲意念皆有可能牽引兩者互動關係。故當遇到已經啟靈或是靈逼體的朋友時,我最常分享的觀念則是:「靈修無明師,書上無老師,言語無真理,內觀一念一息,觀察當下念意為最要。」

 

 

靈修從靈性成長開始 〔三〕

 

 

                      做為一個靈修人不應只將專注力放在能感應靈通的先天靈,也不要將專注力置於主觀判斷的後天靈上,它必須學會平衡先天靈與後天靈在身心靈上的天秤,偏頗任何一方的精進,心將散亂,先天靈就如同一把無形的教鞭,祂警示靈修人因果與心念存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一念一思皆無法外顯,當「外人」無法一窺我們內心世界時,久了就會遺忘了內觀的重要性,而後天靈(目前即有意識)則是生活修行者,先天靈即有非常人之感應能力,能接受到靈界訊息與感應,或者外界感到靈修者似乎已跳脫「娑婆世界」與輪迴,其實不然,不論先天靈靈格有多高,天文寫的再美妙、靈語講的如何流暢,我們這個後天靈還是有的食吃住行之生活基本需求,後天靈的存在也是不斷的警惕靈修人「我們是人非神」,聽起來或許有點諷刺,但對某些能感應到無形界存在的靈修者而言,卻是一種常常遺忘的「真言」,先天靈與後天靈關係就如同燭火與蠟燭,燭火是先天靈而蠟燭則是後天靈,當後天靈(蠟燭)不斷透過努力鑽研於人世間各項的學習時,先天靈(燭火)便會跟著放大光亮,反之我們不能單單乞求只要當蠟燭不放大時,卻要燭火放大光明,如果你瞭解這層意思便很清楚,先天靈的成長與我們後天的關係,蠋火就像是照亮我們心中與這個世界的一盞明燈,而取決於亮度並非是祂們而是我們,先天靈與後天靈彼此相互以「互相的共業」共同生存與學習。舉一例,我們在專研於佛法上佛所流傳下來的智慧時,或許後天靈無法瞭解即然瞭解字面意義,但卻在學習同時,先天靈或許因累世學習的關係,已經透徹了字面所隱涵的意思,如果此時後天靈不精進深入研讀所不解之處,各位想一想,先天靈有辦法讓後天靈瞭解祂們所瞭解的意義嗎?古人言:「天外飛來一筆」這句話,也不是任癡呆過活就能憑空而來,飛來那一筆,也是要靠平時的學習鑽研與苦思,不是嗎?

 

 

                  靈修依字面讓人單方面僅聯想到先天靈的存在,而忽略了「靈」字亦有後天靈的意義,如果將重心放在先天靈那何必再次輪迴來人世間,唯有跳脫這色身後的世界,才會修心與學習放在先天靈不是嗎?這個世界便是讓我們不斷地在生活中體驗到各種人世間的無常,與體驗五感在俗世間的種種誘惑,無常與誘惑是魔嗎?是,我相信它是魔,一種在考驗人心的魔,當突破與視之為平常心時,魔便是一種令人精進的墊腳石。走靈修會入魔嗎?只要牽涉到「宗教層面」、「精神層面」的學習都有入魔可能的性,但在靈修法門中因倚重單方先天靈,所造成精神異常狀況確實層出不窮,這些都是忽略了後天靈反而是靈修法門中精進的主要成份,想一想,燭火與蠟燭再想想先天靈與後天靈,想要燭只旺盛與光亮,先決條件是什麼?

 

 

              不要將一切的功過推卸給先天靈,我在靈修路上,最常聽到便是帶有靈格的人言,「某老師說過,如果我不走靈修路,我今生不會好過」、「我就是沒有走靈修,才會讓靈逼體」、「我會講天語與靈動,老師說這是帶有天命,所以我一定要走靈修」、「我會靈動,那我就是靈修人嗎?」、「我的生活很難過,老師說,只要我能走靈修,以後就會一路平順」,有嗎?這些話是否曾在過去、現在出現在你我身上,想一想,這是否將今生一切的不如意推給那無辜的先天靈,話語建立在思考與觀念上,所以它有邏輯可依循。

 

 

「某老師說過,如果我不走靈修路,我今生不會好過」

 

老師說?那你的認為呢?

 

不走靈修路今生不好過,那走了靈修真的人生就一帆風順嗎?

 

邏輯:人生是否順非建立在別人嘴上,而是在自信心上。人生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因為成長是建立在挫折上。

 

 

「我就是沒有走靈修,才會讓靈逼體」

 

走了靈修就不會靈逼體嗎?(靈修如稍有不慎,造成神明異常狀況才嚴重)

 

何謂靈逼體?(住在醫院的人都是靈逼體嗎?)

 

檢視生活,有用心在生活與當下嗎?

 

檢視內心,我們是否貢高了自己。(靈修因有著神祕的色彩)

 

邏輯:在邏輯上看似兩個連續的事物,並不一定存有因果關係。靈逼體如同無常,它的出現是警示我們修心的重要性,這是善心的起因,但我們卻以不善心來看待它。如果因身體問題怪罪靈修,日後靈修路上諸多不順,我們也會怪罪靈修,因為我們忘了自己才是主人。

 

 

「我會講天語與靈動,老師說這是帶有天命,所以我一定要走靈修」

 

小孩一歲左右就會走路,日後一定是長跑健將?

 

老師說帶天命,後天靈做好充份準備了嗎?

 

小時的未來建立在師長與父母,長大後怎未來還操控在別人嘴上?

 

邏輯:看似兩個連續事物本身非存有因果關係,牽涉到第三關係時,那存在的意義就更不穩定。

 

靈性成長從助人開始

 

 

                      了解先天靈與後天靈相互修練關係後,回到關於會靈這項議題。對於「正想進去」以及「混沌進去」的靈修法門的朋友(已進去的朋友,此段可以跳過),希望你對「靈」這個字須有相當著墨了解,凡牽涉到先天靈(本靈)之課題,祂的存在與日後修練程度,與我們本身及帶領的前輩〔或老師〕,〔後天靈〕的觀念,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後天靈對於生活修與宗教修上的見解,便會衍生出上萬種不同的靈修修練法門,故,「會靈」這項在靈修法門中最常出現的修練法,也會因 應 老師觀念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抬面上對於會靈有以下幾項修練法: 

 

 

一、會晤先天靈之主神赦累世因果

 

 

此須先行會晤五母,分別是九天玄女、瑤池金母、驪山老母、準提佛母、地母後,再跟隨因緣至各地之仙山靈廟與各位主神會靈。

 

(註:對於五母解釋因派別各有不同)

 

 

二、藉外靈之能量修練先天靈

 

至仙山靈廟與主神會靈,學習每位仙尊特有法門與精神。

 

半夜至極陰地與鬼神進行修練,以達到陽陰能量調和,在某些修練派門觀念中,至仙山靈廟為吸取極陽之能量,而至陰地為吸取極陰之能量,同時進行才能達到陰陽能量之調和。

 

 

三、與同修會靈

 

                    因一位靈修人的靈源來自不同的靈界,每一位靈修人的脈源各有不同,有些來自於玉皇殿、觀音脈、三清道祖法脈、九天玄女法脈………等等,而靈源因出自不同的脈源,故累世所學習而來的法門亦有不同,當靈修人了解本身之脈源,再向其主神會靈時便很能勾勒起累世修練之功法,當先天靈憶起功法時,便能與同修會靈時,進行彼此的功法學習,例如有人靈脈源自於九天玄女,此人之先天靈對於術法會特別有興趣與研精,當他與一位來自於觀音脈之靈修人會靈時,便會傳授本身所擁有特有功法。

 

 

              在各項術法修練中,古早時的師徒制常會偷留一手或僅承傳給自家的兒孫,顧忌本身所學習功夫被徒弟或是同門師兄弟偷學,也因此在中國傳流千年的山醫命卜相等老祖先的智慧,才因此無法發揚光大與傳承,這是人性,「與同修會靈」這門功課中,如果你深心研究會發現一淺顯亦懂的道理「成長來自於彼此」。

 

 

              在同修會靈這門功課,就如同兩人攀岩高山峻嶺,有多年經驗的好手帶領剛入門新手,或許從表面上看來,此場運動最辛苦是前者帶領後者,在攀爬過程中,好手須不斷留心新手的安危之外,仍須不斷地傳授經驗予新手,「做中學習」是學習攀岩最快速也是最實務的方法,當攀爬至一段後,帶領新手的前者在體力上感到疲倦時,就必須由新手趕上前換成帶領原來在前者的好手,因為在前面已有不少的探索期,而又有後天智慧的摸索,新手開始帶領著好手向前攀岩,就在這一前一後,一快一慢之中,兩人完成了一場不可能的任務。

 

 

                    你看懂了這個故事了嗎?在人的世界中,人們會擔心所學智慧被人所超前,但在「靈」的世界中,「無私」態度反而帶領彼此向前邁進,如果你有曾留意過兩個靈修人之間的會靈,你會發現,往往是資深帶領資淺,待會靈時間越長時,有時淺資的靈修人反倒會教導淺深靈修人,這是為什麼?「學無止盡」可以解釋一切,當淺資靈修人被帶領一陣期間後,對於本身脈源獨有及累世所學法門,會不斷地被喚醒(註:喚醒速度因後天靈智慧而有所不同),當喚醒之時,便有可能反過來教導原來指導它的資深靈修人。

 

 

              與同修會靈時,彼此對於靈修須有一個體悟:「學習靈修沒有年資與年齡的分別」。在靈修法門已走過十年的前輩,不一定會比剛踏入不到一年的靈修人體悟來的多,而人人口中的老師也不一定會比後學,在靈修路上走的比較順利與平坦,更無須言論學習速度是否與資歷與年齡有關,靈修訣竅往往在「一念之間」,資深前輩如以「師」自居,此「師」字將成為學習路上絆腳石,而後學者如以「師」為尊,此「師」也將成為學習路上的牽絆包,如何拿捏端看「後天靈」對於生活修與宗教修上之體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淨空居士 的頭像
    淨空居士

    淨空禪林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