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豎燈篙』,係指豎立高竿,上端懸掛『旗幡』及『燈光』,故稱『燈篙』,或曰『豎幡』。白天『旗幡』飄揚,入夜『燈光』高懸,照耀觸目,無遠昲戒, 為『醮場』之最佳標識。依據『燈篙牒』記載:『宮前吉地,豎列神幡,飄搖空中,引迎天神地祇,蒞壇鑒醮』。旨在對『天神』、『地祇』、『孤魂』、『幽靈』 等『靈界神鬼』,明示此地將行『祭醮』,俟醮祭後放倒『燈篙』,表示祭醮結束之『謝燈篙』儀式,首尾呼應。
『燈篙』之竿數,尚無『定制』,亦無『成規』可循,端視『醮事』規模與各地之『習俗』而定,『燈篙』應豎於『醮域』之中心地帶,目盡量靠近『醮場』 中樞之『道士壇』為宜。但建醮之道場現均設於『廟內』,『燈篙』只有豎於『廟前』,援以為例,其排列法,一組者在『左側』;二組分成『左』、『右』兩側, 如受場地限制時,得豎於『廟庭』前端。
『燈篙』之質地,往時曾使用『木材』者,但今皆用『生竹』。蓋竹材到處均有,不但易覓高大而適用者,且竹稍需高大,謂之『大把尾』,使用時將其留 住,以寓『有頭有尾』及『好尾遛』之預兆也。況因竹質強軔,少有折斷之慮,免招無謂之煩擾,萬一『燈篙』折斷,必定『凶多吉少』,不但造成『信眾』心裏之 重大打擊,且遭鄰莊譏笑,奇恥大辱,莫此為甚。
『燈篙』旨在降神,其高度雖無『規定』,但因使用生竹竿,高度自受限制。端視『醮祭』之規模而定,大醮較高;小醮較低,惟雖大醮,但『醮主』恐民力 不堪,不願『孤魂野鬼』蜂擁而來競食時,全套篙竿中,以中央一竿較高;兩側稍低,一般而言,最高約『20公尺』左右;最低約『12公尺』;平均約『15至 16公尺』為宜。
豎篙之地既成『聖域』,且存有『燈篙神』,故建醮期間,須保持淨潔,除設『香案』於『燈篙腳』,供奉『茶果』,並設『香爐』朝夕膜拜,尚須以新『草蓆』,或『竹蓆』團團包住竿之下部觸及地面之處。
茲以全套『六竿』為例,每『三竿』為『一組』,陰陽分開,左邊為對『陽界神祇』;右邊為對『陰間鬼靈』。對神祇之『中央』最高竿,懸『天燈』一盞於 近竹稍為最高處;稍低處則掛紅色『四角旗』一方,書以『○○宮祈安建醮』字樣,長度則以『二尺八寸』為準,以應『二十八宿』之數,竹竿下端,粘貼紅紙『一 張』,書以『上照諸天眾星斗』。『右竿』稍低,懸掛『天旗』一方。『左竿』亦稍低,掛以『天布』及『地布』各一方,謂之『天地布』。至於對鬼靈之『中央』 最高竿,上懸『七星燈』一盞;稍下處掛『蜈蚣旗』一方。『右竿』稍低,懸『招魂旗』一方;『左竿』亦稍低,則懸『天地錢』ㄧ方。
註:1、『天燈』:又稱『玉皇燈』,指示夜間天神地祇下降之目標。一般為『鐵皮』製之立方體,高『26公分』;闊及深均『15公分』,鐵皮漆紅,周 穰透明玻璃,內置裝滿『花生油』之玻璃茶杯一只,以燈心點火,燈心約『五公寸』處被覆紅紙『笠』以護燈盞,蓋沿古俗也。『南部』之『天燈』多用直徑『五公 寸』之球形紅紙燈籠,燈腹朱書『天燈』二字,及『建醮大吉』字樣,並繪『八卦』、『星辰圖樣』,內置燈泡通電照明。
2、『天旗』:又稱『祈安旗』,指示日間神祇天降之目標的。一般均用寬約『三尺三寸』之長布條;長度則以『一丈二尺』為準,如值閏年再加『一尺』, 以『符月』數。『南部』則用長約『三公尺』寬約『五公寸』之黃布條,上書:『三清上界、十極高貞、左班真宰、右序群真、三界萬靈、四府列聖、醮筵主宰、一 切威靈』字樣。
3、『天布』:長約『三公尺』、寬約『三公寸』之狹長『籃色』布條,墨書『奉勒令玉皇上帝三界天神地祇列聖靈前叩許醮愿,祈求莊閭煥彩,地脈隆昌,今則修設五天清醮,上答天恩,下庇合境平安』等吉祥詞句,旨在降神祈福。
4、『地布』:為長寬與『天布』同之峽長『黑色』布條,寫以『奉勒令:欽奉北極玄天上帝掃蕩妖氣,醮功完滿,不昧神庥等因』,旨在辟邪淨境。
5、『七星燈』:係象徵『北斗七星』,因俗信『死』為『北斗』所司,故與孤魂幽靈有關,可作孤魂之夜間標的,但亦寓有祈求信眾『元神光彩』與『延 壽』之意。一般為鐵皮製『七角型燈籠』,高『40公分』;徑『36公分』漆紅,七面皆鑲透明玻璃,內裝滿『花生油』之玻璃杯『七只』,以燈心點火,燈上覆 紅紙『笠』一頂,如同『天燈』。惟『南部』多改用高『30公分』、徑『20公分』之紙製小型『蛋燈』『七只』,燈腹朱書『風調雨順、合境平安、祈安植福』 等字樣。
6、『蜈蚣旗』:一般均係長『三尺六寸』、寬『五公寸』之『紅色』長布條,頂寬尾窄,呈尖銳狀,墨書『○○宮祈安建醮、國泰民安』字樣,緣飾布襞,呈火超狀,擬為『蜈蚣腳』,故名。惟此旗應用與否,端視各地之『習俗』而定。
7、『招魂旗』:又稱『孤魂旗』,指示日間孤魂憑依而來之標的。一般長度以『一丈二』為準,如值閏年再加『一尺』,以符該歲月數,如同『天旗』,寬為『五公寸』之『白色』布條。
8、『天地錢』:長約『一公尺』或『二公尺』、徑『三公寸』或『四公寸』之中空圓形紙筒,筒身貼滿金箔為『天錢』,銀箔為『地錢』,吊於竿上,迎風招展,亦係降神之物,由其形制可聯想昔用『銀兩』,以布裏成小棒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