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歲君歲神也,道書以六十甲子,每歲輪值,掌理人間禍福之神,為值年太歲,俗稱為歲君也。係由都雷太歲殷元帥所統管。殷元帥,商 紂 王 之 幼 子 。 傳 稱 , 幼 遭 國 難 , 母 被 妲 己 所 害 , 家 破 人 亡 , 蒙 申 真 人 收 養 , 授 以 道 法 , 後乃 得 道 成 神 。 秉 性 剛 直 慈 仁 , 常 為 世 人 驅 邪 救 難 。 天 庭 悉 其 功 果 , 授 以 都 雷 太 歲 之 職 , 掌 地司 蕩 兇 院 , 總 管 人 間 禍 福 , 祛 除 邪 魅 , 獎 善 罰 惡 , 為 主 宰 人 間 罪 福 之 神 明 。 六 十 甲 子 神 即 歸其 管 轄 。
六 十 甲 子 神 , 古 稱 歲 神 , 又 稱 太 歲 。 《 周 禮 》 《 春 官 》 篇 的 《 馮 相 氏 》 節 稱 其 職 為 「 掌 十有 二 歲 , 十 有 二 月 , 十 有 二 辰 , 十 日 , 二 十 有 八 星 之 位 」 。 鄭 玄 注 稱 「 歲 謂 太 歲 , 歲 星 與 日同 次 之 月 , 斗 所 建 之 辰 」 。 由 此 , 歲 神 原 是 中 國 古 代 天 文 學 中 為 觀 測 天 體 和 地 球 運 動 的 需 要而 編 定 的 。 它 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的 十 二 地 支 為 一 循 環 , 又 以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的 天 干 十 相 配 , 組 成 六 十 干 支 , 用 以 紀 年 、 紀 月 、 紀 日 以 及 時 辰 。 道 教 沿 用 此 中 國 古 代 天文 成 就 , 稱 六 十 甲 子 各 有 歲 神 , 每 歲 輪 值 , 為 值 年 太 歲 , 俗 稱 歲 君 , 各 有 名 號 。 如 : 甲 子 太歲 金 辨 大 將 軍 , 乙 丑 太 歲 陳 才 大 將 軍 等 等 。 道 書 中 的 六 十 甲 子 神 名 與 今 北 京 白 云 觀 六 十 甲 子神 名 號 有 異 , 其 故 待 考 。
道 教 的 主 要 宮 觀 大 多 有 「 星 宿 殿 」 , 供 奉 六 十 甲 子 神 。 每 逢 歲 初 春 節 期 間 , 道 教 信 徒 都 要到 星 宿 殿 為 自 己 的 本 命 神 燒 香 、 叩 拜 、 送 上 奉 獻 , 比 肩 接 踵 。 特 別 是 逢 到 自 己 出 生 的 干 支 之年 , 俗 稱 「 本 命 年 」 , 更 是 必 須 朝 拜 自 己 的 歲 神 , 祈 求 健 康 平 安 , 逢 兇 化 吉 , 因 為 相 傳 「 本命 年 」 是 「 檻 兒 年 」 , 此 年 為 人 處 世 必 須 如 同 邁 過 門 檻 一 樣 小 心 謹 慎 , 以 免 摔 交 。歲為地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統帥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從甲子年的金赤將軍至癸亥年的虞程將軍,依照六十甲子輪流掌管人間禍福一年,輪值的太歲稱「值年太歲星君」。相傳黃帝時期其大臣大撓氏以天干配地支,來表示年、月、日之時序以記年。
天干即甲、二、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干,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巴、午、末、申、西、戌、亥等十二支,以十干配十二支,按順序甲配子、乙配丑,以此類推,循環相配,至癸配亥止,剛好六十為一輪迴,故稱六十甲子,即六十年,每個天干與地支相配的都有一神明,故有六十位星宿神,稱六十太歲星君。在民間每人每年都有一位星君值年,這一年的命運就全掌握在這位星君的手裡,如有沖犯(正沖或偏沖)均需安太歲,所以每年年初的「拜太歲」,就是希望得到值年星君的保佑,以求平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