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電視報導泰國普吉島的乩童神勇的畫面及介紹九皇大帝,但一直不知道誰是九皇大帝.
原來泰國的九皇大帝其實是道教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七現兩隱.故道教聖稱..中天大聖北斗九皇九真延生
解厄上道星君.宮廟於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禮斗.泰國也以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為慶典.因為九月初九是斗
姆元君的誕辰.斗姆為眾星之母.是以其誕辰.作為慶典
九皇盛會源由-有太多說法..但以下此俗記到事挺有意思!
採問普吉老街"福建會舘"有位退休老顧問'董老先生"78歲口述而記載,分享網友參考(沒有歷史依據.民間傳
聞別太意會探討)
元末明初時!中國南方義兵抗元(蒙古兵)有多派起義!其中支援朱元璋義軍後盾有9位南方大富翁.因當
時逃避蒙古兵來自北方大都搜尋!而逃避難去朱元璋曾當和尚寺廟-九華山
此時蒙古兵奉旨南下抓這9位富翁,以斷絕朱元璋後盾補給銀兩來源!時急在九華山山上寺廟主持召集各
山下老百姓共謀保護這9位富翁,就在集會商議中有位福州商人提出此計.此商人經常運米去大都蒙古人交
易,深知蒙古人有件忌諱之事"不喜喪事"避遠之!因此九華山下方園200哩各城鄉鎮老百姓同心協力合
作!身穿白衣家家戶戶掛白燈舉喪事!蒙古兵南下快到九華山,見沿途各鄉.鎮如此一直改道而行.從而沒
進九華山搜捕9大富翁,.
明朝成立為感恩這9大富翁.就把各姓賜封"皇"爵..福建民間百姓感謝此9大富翁在其過世後.將9位賜為"九
皇大帝"每年農歷9月初1至9月初9此段時間為九皇素會.身著白衣吃素整天到勝會結束!
明朝-三寶大監-鄭和下南洋帶來大批潮州.福建商人在馬來西亞.泰國一帶
尤其馬來西亞福建人就把此傳統延續下來-傳至今到普吉而來...
<以下轉貼雜誌報導>
每年的農曆九月朔日至初九,東南亞的泰、馬、新三國華人社會,都慶祝盛大的九皇大帝聖誕,場面熱
鬧,儀式隆重,善男信女們一身唐裝素服,茹素齋戒,虔誠禮拜。
九皇大帝就是北斗九星。在中國,千餘年前,即有北斗九皇之禮斗持素信仰。《臺灣通史》也提到:自
(九月)朔日起,人家多持齋,曰九皇齋,泉籍為尚。
當九皇信仰在中國逐漸式微之際,卻在東南亞傳續。約於一八二八年,一位福建工人從江西省請了九皇
香火南來泰國普吉島,之後又傳到馬新各地,單馬來半島一地,就有主祀或副祀九皇的斗姥宮達四十餘
座。
東南亞的九皇信仰,除了茹素禮斗還保持原來的傳統外,其餘已為秘密幫會──洪門會,及閩南民間信仰
所影響。如善信們全身素服,頭綁白布,手腕縛黃布,顯然是為明思宗(崇禎君朱由儉)帶孝;在海/
河邊接九皇大帝,與幫會的「反清復明」大石香爐自河中流浮而來之說相合;受閩南民間信仰影響的則
有乩童、過火路、上刀山、出巡鎮境、送王船等。
東南亞的九皇會慶典儀式,深具特色,已成一項本地傳統的民俗活動。每年的九皇會,吸引了眾多信徒
茹素,包括少數的印度與錫克同胞。出巡時的種種陣頭,其中以本地所創的「大旗鼓」最引人注目,與
其他精彩的過火路、上刀山等項目,成為外國遊客喜愛攝取的鏡頭。
其他的民俗特色尚有到處可見掛黃布、售賣本地風味的素食;點燃黃色的香燭;黃色麵龜、鴻片龜、壽
桃、摩訶粿等祭品;犒賞五營軍將及迎接、恭送九皇大帝回宮儀式。
每年的九皇會,到該宮進香茹素者極眾,宮外香燭攤、素食攤生意興隆,廟內外滿是人潮,尚有閩南歌
仔戲演戲酬神,卜杯(卜筊)遴選頭家爐主等。著名的道教百年古剎,香火旺盛自然不在話下。
傳說中的九皇爺還有很多版本:
有的說他是女神鬥母娘娘的九個孩子;有的說他長有九個頭;有的說他原本是隻善良的水鬼,看見在海中落難的人都儘力搭救,結果白白錯過輪迥的契機,玉皇大帝知悉後, 就封他為九皇爺;
有的說滿清時有九個反清復明的烈士,被政府捕殺,死後顯靈,尊為九皇爺;
有的還說九皇爺是潮州人在清政府統治時期,為了紀念代表漢族政權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的隱語;
有的甚至更加具體,把台灣歷史上的水師鄭成功同這節慶聯繫起來,民俗研究學者認為這是民間對民族
英雄的一種敬仰,一種情操的抒發。
(僅共參考!)
另一個旅遊版本的說法
九皇齋本是泰國華人的節日,據說當年中國和馬來西亞來到普吉從事采錫礦的華人勞工約三萬人。
有一年,島南卡都區虐疾蔓延,使許多人病亡,當地年長華人從中國請來劇團,以唱戲驅除病魔,這個
方法果然見效,節日慶祝儀式便從此開始。人們相信,參加慶祝九皇齋節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好運,能
解除一切困擾,因而普吉男女老少都慶祝這個節日。九皇齋節起源於中國。關於它的來歷,有三個不同
的說法。一種是傳說三百年前,明朝淪亡,清兵入踞北京,明朝遺臣複國志士紛紛起義,但為了避免清
廷的拘捕,往往以宗教為名,舉行起義聚會。當清朝統治鞏固之後,明朝遺臣志士無法在國內立足,紛
紛逃往東南亞各地。他們在國外依然借著各種拜神活動聚會。為表示哀思明代先皇,他們在每年"重陽"節
時,全都換上白衣白褲,借食齋拜佛為名,入時際拜明朝九代先皇,穿白衣正是為明朝各代先皇“戴
孝”。在九皇齋期間,人們念的是“太陽經”和“太陰陽”。太陽是“日”,太陰是“月”,日和月合
而為“明”。“太陽經”的第一句是,“太陽明明珠光佛”,其中的“明”是指明
朝,“珠”與“朱”同音,正是明代皇帝的姓氏,“光佛”是“光復”的轉音。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中華民族英雄,為避過清廷耳目,借神、佛為名,再次號召人民起來反清復
明。當時九皇齋所敬的神共十位,第一位為女神鬥姥元君,其他神則稱為九皇佛祖。鬥姥元君是鄭成功
的母親,因她不滿丈夫鄭芝龍降清,故在福建少林寺紅花亭教導兒子鄭成功反清。還有一種說法是,在
明末清初的時候,有一批反清復明的義士,為策劃武裝起義,選擇重陽節登高的機會,約定在福建某山
城焦急地商量對付敵軍的辦法,但一時想不出良策。這時,領袖明廷第九皇子暗想,如果這樣下去,只
會讓清兵進城屠殺,不但義士生命難保,而且必禍殃城中人民,他想別無他計,只有犧牲自己,拯救全
城人民,他決心已下,便站起來向大家宣佈自己的就義計畫,並吩咐他的計畫進行善後工作,義士們還
來不及討論,九皇子便拔劍自刎了。大家悲切痛哭之後,便按他的計畫行事。立即設靈弔祭,建立法會
誦經普渡,舉行宗教儀式大典。同時,籲請全城人民吃齋,穿白衣參加祭奠儀式,舉辦了九天九夜。清
兵進城搜查,見到這種場面,立即進行審問。清兵得到的一致回答是,為一位寺廟主持的圓寂舉行宗教
儀式。清兵搜不到謀反的罪證,又為避免打擾民間宗教活動,便退兵了。後來,山城人民為紀念九皇
子,每年舉行九皇齋盛會。據說,泰國九皇齋節就是由福建人傳去的。
摘自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魚池鄉麒麟宮代化堂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