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大天后宮」在台灣近 400 多座媽祖廟中,台南市「大天后宮」是台灣第座官建的媽祖廟;也是唯一列入官方春秋祭典的媽祖廟。 

 

        明朝「寧靖王 ~ 朱術桂」,受「鄭成功」之子「鄭經」之邀,以「監軍」的身分來台定居。「鄭經」為了表示禮遇,於西元 1665 年,為寧靖王在當年台江內海岸邊的高灘地建造了一座宏偉的王府,即是今日的「大天后宮」。


        施琅攻佔台灣後,奏請康熙皇帝將王府改建為媽祖廟「大天妃宮」,以示不居功之意。康熙 23 年,媽祖晉封為天后,「大天妃宮」隨即易名為「大天后宮」,是台灣的媽祖廟中最早稱天后者。

~     台南市「大天后宮」入口為一處窄巷,經由此巷進入。

~     因四周住宅的關係,以致「大天后宮」位於窄巷之內,巷口雖然窄小,但至廟前就變寬了許多。

~     「大天后宮」廟前廣場   ~

~     「大天后宮」三川門    ~

~     「大天后宮」宮門採用「門釘」的造形,非一般彩繪或浮雕門神的宮門,門釘或 稱「鐸鈴」。 最初只有「聖廟」才設有門釘,後來奉旨祀典的廟宇門上也可以裝設。


        而且文廟裝「木鐸」、武廟裝「金鐸」,有「聖人振奮木,金鐸以警眾」的涵義。且門釘的數 目上也有一定的規格,通常取陽數最大的吉數「九」的倍數來製作。


        大天后宮的門釘是「絕無僅有」特別稀奇,仔細數數鐸鈴的數目竟然有73顆,硬是比別家聖廟多了一顆,這多出來的一顆鐸鈴是康熙 23 (1684)「大天妃宮」奉旨晉升「大天后宮」時,康熙皇帝特別頒給天后的一項尊崇象徵。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     「大天后宮」正殿前天井及兩側長廊  ~

~     拜殿左右壁間嵌入多件石碑,詳述大天后宮的歷史沿革:「平臺記略碑記」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台灣最早的清代石碑;「靖海將軍侯施公功德碑記」康熙三十二年(1693)是當年台灣縣四坊鄉親耆老感念施琅將軍的施政,對其感恩歌功頌徳所立的牌碑;「重修天后宮碑記」乾隆四十三年(1778)台灣知府蔣元樞所立;「重修大天后宮碑記」道光十年(1830),可看出當時社會上文人名宦與商業活動的狀況。這些古碑現已風化甚鉅,不易辨讀,廟方在石碑旁製有原文導讀,以供遊客自由索取,以增加遊客對大天后宮的歷史認識度。

~     「大天后宮」正殿   ~

~      寧靖王「朱術桂」,字「天球」,別號「一元子」,在「寧靖王廟-華山殿」一文中有提及寧靖王生平,不予贅述,其府邸稱之為「一元子園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寧靖王義不降清,捨宅給「東寧天妃宮」第七代住持臨濟宗「勝脩恬」大和尚為庵後自縊殉國,於此東寧天妃宮與王宅合併為一,因而此明代天妃宮即今大天后宮的前身。


        「施琅」平台後,以媽祖庇護有功為由,奏請將王府改為天妃宮,但施琅當年十一月即班師,實際督工為留守台灣的興化鎮總兵官「吳英」。隔年御封媽祖由「天妃」昇為 「天后」,並改制為官廟,賜匾「澨海煌輝」,這是台灣最早官建媽祖廟,同時媽祖受封「天后」,也是由此而出。而「勝脩恬」大和尚也成改制後的大天后宮第一代開 山住持。

~     「大天后宮」正殿主祀   「天上聖母」   ~

~     正殿神龕上居中的「大媽」和兩旁黑臉的侍女與千里眼、順風耳等五尊神像,這是約三百多年前一位泉州師父的傑作。媽祖頭載九條垂珠的旒冕冠,身披后服,雙手持奏板,柳眉鳳眼,法像既雍容又莊嚴。

~     在正殿上所有的神像都是黑臉,只有大媽是金臉,也有一段典故:2004 年 6 月11 日清晨,寺廟管理人員開啟廟門時,發現正殿的大媽金身從胸部以上裂開並斷落地面,頭部、雙手裂成兩截。冕冠裝飾有部分損壞,臉龐稍損,幸大致結構仍完整。並於神像內發現一張紙片,寫著「道光二年」,日期和嘉慶二十三年的大火相差三年,可以推斷媽祖神像於道光二年重塑或修復完成。而廟方隨即以紅布覆蓋神像。同年 11 月17日,以擲筊方式評定匠師修復神像,由張元鳳造型、杜牧河重塑金身。2006 年 2 月17 日午時重光昇座,由總統陳水扁主祭開光。神像修復期間,發現媽祖法相原為金面,經多年之煙燻變為黑面。經學者專家及修護委員會討論後,報內政部於 2005 年 10 月 31 日核准改為金面。

~    金面朝天媽   ~

~    二媽 ( 南宋夫人媽 )  ~

~    三媽 ( 明朝萬曆媽 )   ~

   

~     正殿兩側之「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

~     「大天后宮」的虎爺將軍和一般廟宇不同,另特別做了一間房子給衪喔!

~     正殿龍側神龕奉祀   「水仙尊王」  ~

~     主殿龍側神龕祀奉的是「 水仙尊王」也是護祐航海安全的神明。這五尊神明分別是:治水有功的「大禹」;投江諫君以明心志的「屈原」;諫君不成遭棄屍江中的「伍子胥」;霸業不成而自刎烏江的霸王「項羽」;力大而能陸地行舟的「奡 ( ㄠˋ )王」。這五人生平與水都有密切的淵源,後人感念其功徳與節操,尊為神祇。這五尊神像也是日治時期被拍賣的「水仙宮」落難而移置到大天后宮

~     主殿虎側神龕祀奉 「四海龍王」,這四尊神像是日治時期被拍賣的海神廟 ( 赤崁樓 ) 所祀奉的神像,包括四位龍王、兩位將軍、四個侍從,其中東海龍王「敖光」為龍頭人身,造型最特別,與其他三位龍王形成明顯的對比。

~     四海龍王:

東海龍王: 「滄寧德王 ~ 敖光」

南海龍王: 「赤安洪聖濟王 ~ 敖明」

西海龍王: 「素清潤王 ~ 敖順」

北海龍王: 「浣旬澤王 ~ 敖吉」

配祀:風、調、雨、順四將軍、劍童、印童。

~     正殿後方祀奉   「三官大帝」,神龕上方懸掛著一方「一六靈樞」的造型奇特匾額,這是清同治四年 (1865) 由「三郊」所獻,幾年前已重新上漆古味稍失,卻不失其味。


         「一六靈樞」為一道家養生術語,「一六」之氣表示:呵、(口四)、呼、吹、唏、噓等六種調養生息之氣,「道」之化成仍源自於此「先天一氣」,如元代鄧錡的《道德真經三解》的「德曰」第三十二章:「其道與常本無名字,先天一氣也,形質雖小,天下誰敢臣之侯王。人身之主也,若能守此先天一氣,不以為小,則身中萬事萬物自賓服矣。故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聚精會神,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復歸於嬰兒。」凡人修行只要守住此「一六之氣」,聚精會神調養身息,則終可反璞歸真修成生命的最初狀態,超越生命一如「嬰兒」不受後天環境的汙染。


         高掛「一六靈樞」字樣,仍宣示此為道教場域,道教為後漢時期道士張陵於巴蜀鶴鳴山創立,先後傳給其子張衡、其孫張魯時信徒已遍及巴、蜀、漢中。道士融合當地巫術為人燎病請禱,癒者需以米五斗為報,故也稱「五斗米教」。道士為病人向天神告求祈安,書寫病人姓字,說服罪之意,作書三通,一張放置山巔,一張埋於地,一張沉於水,稱為「三官手書」,這是最早的道教科儀,後世之「天師道」與「正一道」,至今仍保存符籙醮儀及降妖驅邪的巫覡之風,實由此演化而來。「三官手書」對於天、地、水的揭示,也就是人們對於天、地、水三官信仰的崇拜。

~     「三官大帝」民間俗稱「三界公」,指分掌天、地、水三界之神 ( 即堯、舜、禹三帝 ),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

~     後殿為「聖父母廳」,目前聖父母廳除了奉祀「媽祖」的父母親外,還奉祀了「寧靖王」與大天后宮開山住持的牌位,可說是大天后宮歷史變遷的見證。


        後殿 ( 聖父母廳 ) 原為寧靖王府的後廳,當年「寧靖王」與五位姬妾就是在此自縊身亡,「台灣府志」記載「寧靖王 ~ 朱術桂」從容就義的情形:「加翼善冠,服四團龍袍,束玉帶,配印綬,拜辭天地、祖宗,並書絕筆詞曰:『艱辛赴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書罷,結帛於樑,自縊;且曰:『我去矣!』遂絕。眾扶之下,顏色如生。」讀史至此,令人動容感嘆;「朱術桂」求仁得仁,無悔無憾。

    

~     於嘉慶六年 (1801),媽祖的父母追封為「積慶公」與「積慶夫人」。

~      後殿龍側偏殿奉祀   「臨水夫人」與「註生娘娘」,相傳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兩尊神像也是明朝遺留下來的古物。

~      後殿虎側神龕奉祀   「月老尊神」與「神德正神」。


        「月老公」專管人間婚姻的媒神,相傳每年七月七日後,七娘媽會將人間未婚男女的資料分別造冊,呈報天曹後,再交由月老公照男女條件配對,再用紅線繫足,造就人間對對佳偶。


        「福德正神 ~ 土地公即管理一方土地之神。世俗土地神為土地公,或為財神,亦稱《福德正神》。土地公神,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信仰,白虎通「社,土地之神也。」禮記亦謂 「社,后土也,始民祀焉。」通俗篇謂「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而其人格化的由來,據傳在周朝有張明德者,捨衣護幼主而凍死,天空現出『南天門大仙福德正 神』九個大定,周武王封增「后土」,後世稱《土地公》。

~      偏殿「太歲殿」奉祀   「斗姥元君」,合祀   「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   ~

~     「大天后宮」虎側的另一進為「大雄寶殿」,此原為乾隆三十年(1765),知府蔣允焄重修大天后時,增建的「官廳」,用來更衣燻沐之用。如今改為「三寶殿」和「觀音殿」,分別祀拜  「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     「三寶殿」所在位置,原是清乾隆 30 年,知府「蔣允焄」整修全廟時,讓來參拜的官員整衣休息的地方,在殿前中庭還看的到當年所立的「重修天后宮增建更衣亭碑記」。1970 年代官廳改為祀奉「三寶佛」的殿堂。

~    「三寶佛殿」正殿  ~

~     「三寶佛殿」供奉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佛」與「彌勒佛」。


        「釋迦牟尼佛」,約在周代,誕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城,父為「淨飯王」,母「摩耶夫人」,二十九歲見衰、老、病、死遂決意出家,十二月八日入東方藍摩國剃髮為沙門,輾轉至 優樓頻螺村菩提樹下,藪草結跏趺坐,誓言不成正覺,決不起立。至二月八日夜,忽睹明星而大悟,於是成大覺世尊,為人天之大導師。


        「藥師如來佛」緣東方琉璃世界之教主,曾發十二誓願,其中一願為「除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其左右侍者為「日光」與「月光」菩薩,稱為藥師三聖。坐於   「釋迦牟尼佛」之左(東)代表東方日出,萬物向榮。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俗云:「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可見兩者是民間信仰極為普遍的神佛。坐於  「釋迦牟尼佛」之右(西),代表西方日沒,萬物將息,往投再生妙境。

 

   

~     神龕前分立兩尊魁武的神像是佛教的守護神「韋馱尊者」與「伽藍尊者(關公)」,兩尊神像造型威嚴不可侵犯樣,的確讓人肅穆不敢逾越。

~     「三寶佛殿」前供桌上的聖旨牌匾   ~

~     後殿為「觀音殿」   ~

~      此處原來是王府的「監軍府」,寧靖王殉國前將王府捐為庵,奉祀觀音菩薩於正廳。至「施琅」進駐,將「觀音」神像移至側室監軍府,自此才改為「觀音殿」。

~     已被香火熏的黝黑的  「觀音」神像是乾隆42 ( 1777 ) 台灣知府「蔣元樞」所督建之三尊觀音像之一。大士端坐神龕上,面容莊嚴自在,彷彿已參透一切奧義玄機,是開悟智慧的化身。

~    「觀音殿」神龕內奉祀   「觀音佛祖」、「地藏王菩薩」及「十八羅漢」金身   ~

~     「觀音殿」牆上吊掛著「大悲咒」的每一句咒文及畫像  ~

~     從後殿出來,穿過右側的八卦門洞,即到達側殿的後庭,出現在眼簾的是一口古跡斑斑的古井,據說是明鄭時期的遺物,話說:「施琅」率軍攻打台灣,「鄭克爽」不戰而降,清軍堂堂進駐府城,「施琅」也就順理成章的住進寧靖王府,那時因離海岸線很近,清軍苦無淡水可飲用,「施琅」發現王府後院一口 井,於是派人開挖,剛挖不久,泉水便不斷湧出,足夠清軍飲用,「施琅」便以神跡再現,媽祖庇佑,福澤廣被來安定軍心、攏絡民心。

        「龍目井」的傳說很多,比較經典可靠 (有記錄) 的是: 寧靖王府在地理風水上是一座「毛蟹穴」,原王府共有三口井;一口「八角井」在媽祖座龕下方,是毛蟹的嘴巴;眼睛則有兩口井,一口即為「龍目井」是昔日寧靖王經常飲用的的井,另一口井則藏於擇日館民宅中,私人宅第就無從查起。民國 41 年在拆除乾隆時期的圍牆時,就有人拾獲三擔滿滿的毛蟹,神奇吧!!!

~     「大天后宮」備有「月老姻緣符」、「考試成績優異符」、「生意靈符」及「平安保身符」供信眾求取。

~     最時殊的是符令是空白的符紙,信眾依其個人的需求,選擇桌上各種不同雕刻好的符令印章,蓋在符紙上再過爐即可。

~     廟外的「四大天王」石雕像   ~

~    「四大天王」由來解說   ~

~      由「祀典武廟」旁,走進巷內,巷裏有座「梳妝樓」,是鄭經為明朝諸王所建「宗人府」遺趾。但隨時代變遷已成民宅,後由大天后宮購回重建為「梳妝樓」,為文物展覽之用。


*觀賞台南大天后宮簡介影片時,請先關閉部落格背景音樂!


 

台南市   大天后宮

住址:臺南市永福路2段227巷18號

電話:〔06〕 2211178    22271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