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同修會這樣問我「師兄,我到底哪裡修錯了,怎麼…?」但問是問了,心確很難接受答案。直接告訴對方答案並不一定是好方法,許多人求問,是想要「自己想要的答案」而非「真正的事實」。

 

         大部分的人喜歡聽人「讚美」或「肯定自己」的,而很多的宗教斂財也都在人們欲求美好的答案中,先恐嚇,「若您不怎樣就會如何」;然後再以各種名目包裝取財,若您能照著他的指示,就能得到自己要的答案或欲求,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乎天意,自然如意,修行不是買賣,也不是交易。

 

         前幾天聽到領一張令,要價十萬,隔一天,某師兄的家人問事又傳來祖先祭改也要十萬,才知道原來現在物價上漲這麼兇。

 

        辦事,只要心裡還有我執、我識、我見,八九成都會擔到,何況貪取財貨名利者,福報消盡時,禍延子孫,那旨令重要嗎?-有心比有旨來得重要,一個沒有自私我執,心存平等,慈悲利眾的人,沒有旨令,最多只是「沒效」或「查不到」,這樣的人多有菩薩相伴,只要受助者因緣俱足、善德功多,神佛多來應助之。

 

        若有旨令,自然「效率」快、阻力小,如同我們在郵件上貼了「快捷」使命必達。只不過有了旨令,情況通常轉變成「沒作會怠職被處罰」,旨令也有效期,也有考核,不過如果詳說,要很長篇…約略如述

 

         行者檢視的方法:

 

一、家庭、事業、健康:

 

  若已經在修行,而且行路正確者,這三個方面都會有基本的安定,當然有時候會為您大災化成小災、小劫,但整體而言靈逼體的狀況會慢慢解除,特別是帶有天職的人,當你行在正確的道上時,不必強求祭改、法事,只要修得正確、有在替天作事,自然其他的就順了,雖非大富大貴也能平安順遂,不然花再多的錢、辦再多的法會都起不了作用,又耗費資財。

 

  但若已行命一段時間,突然發生一些家庭遽變,需提高警覺,再三再三的檢視自己,是不是哪裡修錯了,被考倒了而不自知,通常若是行者本身心態上的偏頗造成,其他同修是很難直接點破的,需要靠自已本身深度的內省自覺,才能過得了關。

 

二、氣色與心的平穩度:

 

  通常看氣色,可以觀察得出來自己目前的狀況,若是有氣脈塞住,臉不清或者心浮氣躁,總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坐也坐不住、想靜坐一下妄念紛飛或動不動就想抓狂罵人、罵家人、小孩,對他人毫無耐心可言。

 

三、挑惕:

 

  只會挑毛病,看不見對方好的一面;忘記了人與人之間本有體性上的差異與協調平衡的美,人會切除腫瘤(造成痛苦的惡業源),但即使傷得很重,也不會想切除四肢 ( 眾生 ),如果看到他人有過失,應盡量努力使其改正向善,若對方執迷也不起厭惡之心。

 

  有修的人最怕拿著經典或所學丈量他人,評論他人,明明道在心頭,卻總要拿著放大鏡往外攀緣,巧言善辨於道無益,真正有仁心的人,總是寧願多一點努力去改善,少一點抱怨去批評。

 

  許多人把慈悲掛在嘴邊,一遇到跟自己意願相違之事,便起嗔恨心 ( 現修羅面 ),總覺得自己修得不錯,別人都很俗化(會同在人道,其實都差不多),常問自己,「不要人家抽煙,是因為擔心他人健康問題?還是看不起對方?」,是否該感恩那個幫自己理家讓自已沒有後顧之憂來修行的糟糠妻或家人?還是覺得自己已直上青雲,跟對方相距甚遠?總覺得對方是來障道的?

  

         其實真正會障自己道的,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清高本身就是最大的傲慢,有些沒修的人,質樸而謙和,反而更蒙神祐。

 

四、過度看重自己:

 

         讚己毀他,不知感恩,這是靈修人的必考題之一,行命者,若總覺得凡事沒經過自己不行,只有自己才有能力解決,看重自己的領域排斥他人的信仰,如:自己吃素,把肉食者看得十惡不赦,自己無欲無求,卻無法見容有情眾生的種種需求,天天念心經 " 心無罣礙 ",法會科儀、程序意見相左就要吵架了,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界外有界 …,萬事萬物皆有始由,皆有定變之數。

 

  最常見是修佛與修道者,你高我低的爭鬥;明明修行主旨在自己本身的覺性的提升,並幫助其他眾生也能提升為要,卻常淪為教義或佛道神格高低之爭,好爭鬥不是阿修羅的特質嗎?怎能不慎?想到地藏經裡,菩薩為了方便渡眾都可以現鬼王身,修子到底在爭什麼?人本身是沒辦法完全解決他人問題的,只能協助他人努力自已走出來。

 

  助人、渡人,渡靈濟人,行者所站的都是輔位,非主位,若是受助者感恩想回饋自己,也要盡力使其將感恩回到諸佛菩薩與眾生身上,莫造成他人對自己的崇拜心、嚮往心、迷信依賴心 ( 凡事求問,不加思考 ) ,感通的是神佛,而人最多只是媒介,持謙守默、克己盡職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