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地名的由來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當時在大甲附近的平埔族稱為崩山(蓬山)八社(即大甲至苑裡溪一帶的平埔番社);在大甲地區者有大甲東(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個分社。大甲地名由來即(TAOKAS)。

 

 

        往昔大甲地是為平埔族中的道卡斯(TAOKAS)族所居往。等漢人移入本地後,他們習慣以平埔族的「道卡斯」來稱呼本地。「大甲」便是由這譯音而來。

 

 

        拆字的典故:古時候拆字的風氣流行於民間,下述是父老口耳相傳的典故。「大」─「大字頭出天,兩腳八字開」,日後定大有發展的機會。兩腳八字開是逐漸發展的意思。「甲」─「甲字成田,帶有尾」,當開墾的人擁有一份田地之後,不但能保有它,並且能繼績發展,再擁有一份田地。在當時的農業社會中,這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大甲在漢人移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TAOKAS)居住、游獵、田耕之所。當時在大甲附近的平埔族稱為崩山(蓬山)八社(即大甲至苑裡溪一帶的平埔番社);在大甲地區者有大甲東(今馬鳴埔)、大甲西(今義和里、德化里)、雙寮(建興里)、日南(日南里)等四個分社。

 

 

        漢人移入大約在明永曆23年(西元1669年),鄭氏部將劉國軒派遣副將駐守大甲鐵砧山實施屯墾,為漢人經營崩山八社開始。今大甲國中附近之「營盤口」及鐵砧山之「劍井」,即為當時屯墾留下來的遺跡。

 

 

        及清廷領台,因受其「渡台禁令」的影響,拓墾受到限制。直至康熙40年(西元1701年)禁令鬆弛,漢人才開始大規模的移墾大甲。大甲的居民以來自福建省為主,其中又以泉州籍者居大多數。這些移民一由鹿港上埠,北進開墾;另一則從距離大甲西北 五公里 之大安港或溫寮港上岸,依次墾殖大安頂九庄、下九庄來到大甲,進駐鐵鉆山山腳之頂店大埔(即今第一公墓附近)及社尾頂店一帶,逐漸形成聚落。

 

 

        當時大甲轄區內幾個早期農村聚落中,以北端聚落發展較快,尤其是頂店一帶,是當時農村聚落最具規模的地方,目前稱之為「舊庄」。早期移墾聚落的發展與水利開發關係甚為密切。雍正12年(西元1734年)林成祖拓墾大甲,興修水利。至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王文清開鑿大甲圳(今虎眼大圳),灌溉面積多達上千甲;其後並有大安圳、日南圳之陸續興修,對農業之拓墾,助益良多。水利系統興建後,聚落大多沿著圳道呈線行發展,移民生活亦趨於安定。

 

 

        水利系統之興建非單一農民所能負擔,因而埤圳的開發與維護,實已結合了資金與勞力,同時也促進了人際關係的整合,血緣或地緣性的聚落因應而生。隨著生活的穩定與生活水準的提升,社會分工明顯,交易買賣的市集出現;進而出現商店,形成鄉街。同時,聚落形成之後,人民為了祈求平安、感念家鄉,於是出資建廟,四時祭祀;一切民間信仰活動亦以寺廟為中心。同時,聚落內各種的防衛、教育、娛樂等功能的團體,亦均以廟宇為中心組成。

 

 

        就大甲地區而言,農村聚落雛型初現於清朝初期,國姓廟與鎮瀾宮等即建於此時。清朝中葉以降,由於宮方為宣揚教化、改善風氣,亦鼓勵居民集資興建廟宇,貞節祠、水神廟、鎮安宮、文昌祠等廟宇陸續興建。使大甲聚落的發展更趨成熟。



        同時,大甲街區新庄正好位於大甲溪、大安溪兩條溪中央,地勢較高,易避水患,居民為保有生命、財產安全,多移居該地;又大甲新庄位於鐵砧山、水尾山二山之鞍部下方,是進入后里台地,通往外埔、后里、豐原等地最為方便、適中的位置,此項交通區域的優勢條件,亦更促成新庄的發展。

 

                                                淨空特別推薦

 

         另外介紹一處離大甲市區不遠的世外桃源,也是淨空每次前往大甲時,空閒最喜愛前往用餐及下午茶的庭園餐廳~卓也小屋。

 

 

        卓也小屋庭園餐廳,是一處非常幽雅、寧靜、美食的天堂,沒有世俗的塵囂,只有花草樹木、水池錦鯉、涼亭樓閣、還有小白兔四處遊蕩,在此用餐或下午茶,放鬆一下心情,享受一下文人雅士的悠閒。

 

 

        卓也小屋庭園餐廳平時有四大美女為顧客服務,這四大美女都是淨空的好朋友,由好友江美霞掌廚,研發美食料理,另外還有淨空的同修好友吳慧珍師姊及另外兩位美女共同同心協力的負責餐廳的經營。

 

 

         由於餐廳的幽雅環境及完全講究養生的美食料理,並提供養生素食料理,沒有菜單也是該餐廳的特色,以當季當日食材為顧客搭配,在大甲及鄰近鄉鎮打響了名號,假日用餐最好能夠提前預定,以免向偶。

 

~     「卓也小屋」由省道大甲溪橋北側轉入大安濱海樂園方向,於二公里處的路兩旁竹籬笆圍繞下的卓也小屋。這裡原本只是卓老先生利用公辦之餘種植水稻的水田,後來因公事忙無暇顧及,又不忍眼見這片水田因此而荒蕪,從事景觀工程的卓先生以及其在高農教生物園藝的卓太太,便將它築構成一個他們夢想的生態花園。

  這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園地,全區採用生態工法沒有鋼筋水泥,全部都是由卓氏夫婦親手搭建、栽植。涼亭樓台、水路曲徑自然又生動的生態美景,包括三四百種植物各得其所、各展英姿,小動物小昆蟲也不點綴其內,聲色喧揚生趣盎然。

~     全區小徑曲折幽靜,步道以枕木、石板、漂流木及紅磚鋪設而成、不用水泥不把土地封死,小蟲、小花、小草沿縫跳出,處處可見驚喜。

~      由於卓先生崇尚自然,運用巧思,在步道部分鋪上紅磚,另外在屋前草皮廣場則換上有古早味的枕木,再經過在農場任教的園藝的鄭老師(小屋的女主人卓太太)的巧手佈置與美化,遍植各式草花,在古樸中更添一份詩意,令人感覺氣象一新。

~      園內有數棟景觀相異的玻璃屋,大片落地玻璃窗,窗外風情一覽無遺,午后坐擁滿室咖啡香,俯視魚兒戲水,眼觀窗外百花迎風搖曳,享受靜謐,悠閒的午茶時光。每屋可納20~40位左右,是公司或家族聚會、開會、餐敘、喝茶的好地方。

~      全區環繞一生態地築成,池畔涼亭、樓閣、玻璃屋各異奇趣。

~      未營業前原來是一片大草坪,奈何禁不起人潮賤踏,只好換上枕木,廣場前方是小舞台,每逢假日有現場演奏。午後或夜幕低垂啐飲香草茶、咖啡聆聽天籟、人生一大享受。

~     因為老板夫婦的用心,讓農業走出一條路,朝向農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的發展。將卓也小屋成為讓遊客藉由一杯咖啡、一壺園內現摘沖泡的香草茶,靜靜的欣賞庭園的一草一木,漫步在花草間或是餵餵水中的魚兒,何賞不是閒情呢!

~     貫穿池中小徑彎延曲折,夏日荷葉、花抽長,似走在迷宮中。秋冬池面只漂浮少許睡蓮浮葉,又似踏蓮葉而來。

~      餐廳內三隻小白兔悠遊於庭園之中,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玩伴。

~     咖啡、果汁、可可亞,在服務台提供無限量供應。

 

餐 點 特 色

★沒有菜單      ★健康有機,重視養生


  
「卓也小屋」的青菜大多數採用自家種植的有機蔬菜,且由卓爸親自種植,自然環保,這也是本店的餐飲特色,提供健康有機的鄉土合菜為主。
本店招牌菜:

【明日葉山藥蛋捲】美味健康
【迷迭香香腸】一口接一口
【月桂葉紅趜爌肉】新鮮味美
【山蘇茶樹菇】養生爽口
【綜合川燙野蔬】自然甜美
【大補菇湯】湯頭鮮美
【香蘭枸杞茶及香茅草茶】潤喉養生
【石蓮桂花蜜】清香好滋味

 

■以上菜單僅供參考,適情況依季節、人數調整菜色及菜樣,人數愈多菜樣愈多。

 

 

~      這一道是淨空的最愛,也是一般顧客最喜歡的「櫻花蝦炒飯」。

~      您也可以選擇古早味的「地瓜飯」。

~     最下飯的家常料理「梅干扣肉」。

~     迷迭香香腸更是淨空的最愛,採用自行種植的有機迷迭香灌製,吃過的人一定會給它一個「讚」。

~      「大補菇湯」湯鮮味美又養生。

~      餐後甜點也以養生為宗旨,也應季節的不同,研發推出各種養生甜點,另外採用阿里山的高山石蓮花沾上桂花蜂蜜,真的是一絕。

 

 

交通指引

由中山高或中二高接國道4號東西快速公路→往清水方向4號盡頭下交流道後→左轉接台1線→過大甲溪橋於第一個紅綠燈(加油站旁)左轉→約二公里即可抵達。


省道台1線大甲溪橋旁(加油站旁)左轉→約二公里即達。


西濱方向則由中庄出口處→往中山南路直行1公里即可抵達。

 
餐 飲 資 訊

◎風味合菜:
六人以上每桌2000~4000元。以10人為限

◎用餐
大人280元起/人(12歲以上)、小孩180元/人(2~12歲)、素食280元起/人(請先預定)

◎其他餐飲:
點心、現打冰沙冷飲、小點、咖啡、花草茶品茗

◎下午茶:
每人100元起

※以上消費金額,須外加一成服務費!


【營業時間】早上10:00~晚上20:00(※每月最後一週的星期一為公休日)

*過年休假日:除夕前二天及除夕公休(共三天)。


*過年初一至五請提前訂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淨空居士 的頭像
    淨空居士

    淨空禪林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