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淨空經常前往大甲地區,除了大甲鎮瀾宮是每次前往大甲時,必定會前往參拜的地方之外,另一處在離鎮瀾宮不遠處,由鎮瀾宮出廟埕左轉徒步直行約7~8分鐘,位於順天路與光明路交叉路口右邊的「林氏貞孝坊」,也一直是引起淨空注意的地方,淨空特別收集「林氏貞孝坊」的相關資料及歷史沿革和大家分享。
~ 「林春娘」生於清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十七曰,是台中縣大安鄉中莊村林光輝之女,因家貧從小就給大甲鎮余家當童養媳,未婚夫余長榮,比林春娘大五歲,是餘家的獨生子,與寡母相依為命,餘長榮十七歲(西元一七八九年)往彰化縣鹿港鎮經商,(又說當雇工)有一天在海邊洗澡不幸被海浪捲走溺斃。此時春娘尚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夫婦並未正式成婚,見余家喪子斷嗣,只有一個孤苦伶仃年老多病的婆婆乏人照顧,春娘雖年幼而深明婦道,即抱定「烈女不配二夫」的志願,終生不嫁代夫行孝道,自此,婆媳相依為命。
據台灣全誌淡水廳第十卷記載:「姑目疾幾瞽,以舌日舐,焚香虔禱,未半載而癒,姑復拘攣。日侍床褥,沐浴浣濯,甘旨躬親。及歿,哀毀逾常」。春娘喪夫後,她的父親林光輝以餘家貧寒,主張將她接回娘家,再另擇配婿,但未為春娘所接受。
春娘早起晚眠日夜紡織,一生辛勤節儉,家中漸有積蓄即立族子余致祥為嗣,娶媳巫氏(苗栗縣通宵鎮巫萬義之女,後以節孝旌表),某年大甲鼠疫猖獗,致祥不幸受染病死,春娘偕媳撫育幼孫,道光十三年十月經淡水廳同知黃開基報請旌表撥銀三十兩,建貞孝坊於現址。
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台灣中部發生旱災,加之戴潮春之亂,屢犯大甲,水道全被破壞,城內飲水斷絕,地方官吏祈雨不靈,後林春娘出而禱告,傳頓時甘霖沛降,民眾都認係春娘守節盡孝感動天地。春娘一生含辛茹苦,且一門雙節世代流芳,卒於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享年八十六歲。
貞節媽之名是於林春娘死後,地方士紳感念其貞孝,為其塑像供奉於今大甲鎮瀾宮正殿內,成為大甲三神(鄭成功、媽祖、貞節媽)之一。每遇天旱就把貞節媽神像請出外面焚香祈禱,果有靈驗:地方人士以春娘雖死而尚能賜福鄉裏,即尊稱她為「貞節媽」。
~ 道光十三年林春娘年55歲,鄉紳劉獻廷轉呈淡水廳同知報請旌表、建牌坊,然而因為家貧,無法籌措經費,延到道光二十九年張綱任職大甲,得淡水同知黃開基、新竹林問梅率先捐銀響應,才竣工。
~ 昭和八年(1933年),由大甲、大安、外埔三街庄人士出資,另外買下坊地一處,遷移貞孝坊到新址。請名石匠李闊嘴負責重修貞孝坊,昭和十年(1935年)進行首次整修。
民國四十年(1951年)大甲鎮瀾宮執行委員為保護地方古蹟,決議在四周修建磚牆、種植花木,請專人管理,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大甲鎮公所和地方熱心人士又予以重新整修,在東南邊健圍牆,並重建貞節牌坊入口。
碑柱刻滿多副對聯及題字,及「聖旨」兩字,為一四柱「牌樓騎道式」之牌坊。
~ 九二一大地震時,聖旨外面的框(刻有龍的地方),不幸掉落摔破,後又有一個小偷趁半夜爬上牌坊要把刻有聖旨二字的石牌偷走,被附近的人發現,小偷倉皇逃走,但是刻有聖旨的石牌也不小心因此摔破了,現在牌坊上的聖旨及刻有龍的外框都是新的,摔破的正在某所大學研究室整修。
~ 坊柱四面俱鐫文字。通常所見的石坊,都只在正反兩面鐫有對聯,但余林氏坊不僅坊本身的石柱,每枝俱四面鐫刻對聯,甚至連前後護欄的柱子,也不例外,乍看之下,全坊俱為密密麻麻的文字所籠罩,而造成外觀上的一項特色。
~ 清同治元年(1862年),林春娘年85歲,台中四張犁戴萬生率眾作亂,部將王和尚、林日成三次圍攻大甲城,斷城水,林春娘三次祈雨皆靈而解危。
同治三年(1864年)病歿,享年86歲。地方感念其貞節、孝順與為大甲解圍,建祠堂祭祀,成為大甲三神之一(媽祖、鄭成功與貞節媽)後來因祠堂殘破而神像暫祀鎮瀾宮。
~ 林氐貞孝坊內另有五座石碑,記述林氏事蹟及東門義路開發碑記、重修碑記等。
~ 大甲林氏貞孝坊定為國家三級古績的重修碑記。
附錄:林氏貞孝坊歷年整修時間及原因一覽表
整 修 時 間 | 整 修 者 | 整 修 原 因 | 附 註 |
民國二十四年 |
李闊嘴邀集大甲、大安、外埔等街莊人士 |
年久失修 |
陰曆四月開工、八月竣工 |
民國四十年 |
大甲鎮瀾宮執行委員會 |
環境荒蕪 |
■四周築以短牆 ■附近攤販組成「露店公會」捐贈花木、大門 ■重雕「東門義路碑」 |
民國六十八年 |
大甲鎮公所民政課 |
維護古蹟 |
■東南邊建蓮花攔杆圍牆 ■重新整建貞節牌坊入口處,並於大門兩旁建造兩隻石獅 ■入口處舖設紅磚行人道 ■西、北側圍牆加高、建造水泥、製竹籬笆 ■內建石椅、裝美術燈及種植數十種花木、地下舖草皮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