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十一回   拜妙德圓滿神

 

        嵐毗尼園是降生佛的地方,那裡的守園神名妙德圓滿。他從無量劫來,都是守降生佛的園地。他最早是在悅樂劫的時候,有自在功德幢佛出世,是由寶焰眼王的妃 子,喜光夫人在金華園誕生的。他那時是乳母,當喜光夫人在一切施樹下生下功德幢佛的時候,乳母在側邊將佛接下,用香水沐浴。天王傳乳母普眼三昧,得此三昧 後她就能看見很多世界都有佛在誕生,也看到很多世界有佛在說法,很多世界有佛在涅盤,乳母就發了大願,願今後都守護誕生佛的園地。

 

        因此她就作了守護誕生佛 園地的神。 善財來到嵐毗尼園,看見一個寶座,是七寶所成,設在樹頂上,座上懸有幢幡寶蓋,這些都是樹枝樹葉做成的,秀麗雅致,別具一格,妙德圓滿就坐在寶座上。

 

        善財上前舉手合十,五體投地地說道:“ 聖者,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前來參拜聖者,願慈悲教誨。

 

        妙德圓滿神觀此人誠心求法,想考驗一下,便道:“ 我正要打掃園林,你就和我一同幹吧!”說罷下了寶座,扛起鋤頭,把地下的坑坎填平,將高堆挖去。善財想, 這妙德圓滿神怪,一來就叫我幹活,但為了求法,只好同他一起乾。將荊棘砍除,忙了兩個時辰左右,才把這些整理好。一塊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茅草地,變成金剛寶石組成的平坦莊嚴寶地。

 

        妙德一看說:差不多了。善財正想休息一下。可是妙德又說:還得認真幹一下。善財愣住了,想到,這妙德圓滿神有意為難我,但是為了求善知識教誨也不在乎,隨 妙德又將樹移栽在園地內。無論大樹、小樹,各分等級,各按秩序,植成一行行,整齊排列,前後左右看去,都是一行行整齊美觀。善財覺得很累,想坐下休息,可是妙德並不稍待,在行樹之間,又植以四時不凋之花,八節長青之草。草花之間,又豎以各種欄桿,青黃交接,高低適度。欄桿上又塑各種聖像,都是佛陀在因地 (前生)之中的善行故事。看去生動引人入勝。

 

        妙德圓滿神又同善財進行了幾個時辰,善財已不能支持,很想坐下,但有大願精進神傳授勇猛三昧。眼看天色不早了,妙德看出善財的內心說道:“ 這個園林才開始,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毗盧如來現在兜率宮,不久將來這裡誕生。他一來就有很多諸佛菩薩和天龍八部都要來,園林小了容納不下,因此還需要繼續修建。善財以為還要繼續幹。

 

        妙德說:“ 我本想留你在此多住幾天,而你要走的路程還遠,要參拜善知識者的地方很多,還有很多菩薩行的道理要學。迦毗羅城有個釋種名瞿波, 你還需要去拜訪她,她那裡有修菩薩行的道理。”

 

        妙德又回到他的寶座。善財經此勞其筋骨的考驗,又進了一步,前往迦毗羅城行去。

 

 

第四十二回   拜瞿波女

 

        善財前往迦毗羅城,路過普現法界光明講堂,裡面涌出一群手執各種器杖的怪神,頂盔貫甲,掉眉愣眼,凶狠狠,惡狼狼的,直奔善財而來。善財見此,驚慌不已, 不知是何妖怪殺將過來,躲避不及,只有閉上眼睛,等著受死。想到我為了解脫眾生苦難,參遍四十幾位善知識,只落得如此下場。又想到為了眾生的苦難,死也值 得!正思想間,眾神已涌至面前。為首一個將軍模樣的神,手執槍跪下施禮,說道:我名無憂德,鎮守此講堂,聞仁者到來,未曾遠迎,請仁者諒解,入我講堂吧。

 

        善財聞言,又驚又喜,忙扶起無憂德道:恕我年幼無知,禮節不周,請多原諒。 善財這才放心,隨著眾神,進了講堂。 善財坐定,無憂德神持賓主禮,互道寒喧。無憂德神道:我早知道,仁者發心廣大,度眾生心切,為了尋師悟道,歷盡千辛萬苦,涉過千山萬水,今日到此,實在難得。

 

        善財道:我受文殊師利開導,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但不知如何行?因此到各處參訪。今日到此,承蒙厚愛,實在慚愧!

 

        無憂德神請善財升坐法堂,為眾神說法。

 

        善財謙虛客氣一番,上法堂坐了。眾神撒出各種鮮花,演奏各種樂音,焚上各種妙香。香煙繚繞,善財開始說法了。為了適應根機,以他參學到的知識說頌曰:

 

        應以清淨心,承事善知識。 不自惜身命,功德悉圓滿。

        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 行世無障礙,堅固不可動。

 

        善財言畢,一彩女來在堂前對善財施禮道:“ 仁者,瞿波女請您入內堂。

 

         瞿波女喜出望外,想不到這麼容易就找到瞿波女,即隨彩女進入內堂去。

 

        瞿波女坐內堂寶蓮花獅子座上,眾多彩女圍繞,個個品貌端莊,身材窈窕,皆是善根福德之像。

 

        善財上前與瞿波施禮道:“ 聖者,我已發菩提心,但不知如何行,求聖者開示。

 

        瞿波女道:善男子,我知你遠來,特派無憂德神前來迎接。

 

        善財沒有料到,這個青年女子如此神通廣大,便問道:“ 聖者,你的智慧廣大,是怎麼修行的呢?

 

        瞿波女道:“ 要說遠,推到過去微塵數劫,有個無畏彼世界。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勝樹。城中有大王名財主。王有五百王子,皆勇健,能伏怨敵。有一 王子名威德主,像貌端正,與諸彩女游香樂園,遇見一個老嫗,名善現,帶一少女,名妙德。妙德見太子心生愛慕,對母親道:“ 我願侍奉太子。若不能如願,寧肯 自死。”母親道:“ 兒啊,快莫如此想。他是太子,你是貧賤女,不相匹配。”

 

        妙德因在法雲光明道場,聽勝日身佛說眾生平等,沒有尊卑怖畏。便走到太子前說:我喜歡你為人正直,你願意同我交為生死同伴的朋友嗎?

 

        太子道:你是誰家女子?若已經許人,就不要愛我。若愛我,我還要了解你的性情好壞?

 

        善現母道:我的女兒是蓮花化生,清潔淨美,人人稱羡。多少小夥子想追求她,她一個看不起。因為她相貌端正,性情溫柔,言辭委婉。工巧技藝,無不熟悉。詩詞歌賦,無不精通。而且善知理,精通兵法。女兒中不可多得,若非太子,不能匹配。

 

        太子道:若真是這樣,我很尊重。但要象我這樣,所有珍貴財寶,福德智慧,都不為本人私有,都要給所有人們共同享受。不但如此,乃至自己的頭目髓腦都施與人們,以此為高尚美德。若能如此,我是很愛你的。

 

        妙德道:我一貫主張這樣,行為也是這樣,我正因為知道你是這樣,所以我才愛你的。 太子喜歡,將珠寶散在妙德女身上。妙德又回贈纓絡。

 

        二人雙雙並肩攜手,來到法雲光明道場,禮拜如來後,返宮拜見大王。大王驚訝,不但沒責怪,反而讚嘆妙德智慧。即帶領五百大臣,去朝拜佛,將江山傳給太子。 太子即位,王四天下。

 

        瞿波女說:“ 此妙德女就是我,太子就是你。你從此無量劫,廣求善法。我從此經微塵數劫,都如此布施,如此供養諸佛菩薩。因此我能成就 一切菩薩所行,一切眾生所願。於一切法中得三昧海。以此三昧能遍知一切法的個性,共性、真實性。遍知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的佛說法,眾生受業開悟等 一切現行。善知人的過去和未來的善惡業力和果報。以此因緣,故知你今天要來,我派無憂德神迎接。這一番語,啟發善財宿慧,觀照過去因緣。由此因緣,得遍一 切三昧海,善觀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緣。

 

        瞿波道:就這一點,是不夠成就利樂有情的,你還要到摩耶夫人那去參學。善財知摩耶夫人為佛母,歡喜跳躍而出。

 

 

第四十三回   拜摩耶夫人

 

        善財離開瞿波女出門去,心甚惆悵,不知地方,往哪裡去找摩耶夫人呢?忽聽空中有聲曰:“ 善男子,善守心城,得見摩耶夫人。”

 

       善財抬頭一看,原來是認識的守城神住在空中,諸神圍繞。善財答道:“ 我心清淨,已不貪生死,不著諸相,沒有煩惱,一心參拜善知識者,求度眾生法門,當於何處見摩耶夫人?”

 

        善財沒有聽到回答,神卻不見了。心想:“ 善守心城。於是也不再走,站著一心靜念,忽然空中又有聲道:“ 善男子,若發希求善知識心,不用功夫便能得見。”

 

        善財抬頭一看,有兩位神立在空中,很多神前後圍繞。善財並不認識這兩位,問道:“ 聖者慈悲,請告訴我,摩耶夫人在什麼地方?”

 

        二神答道:“ 摩耶夫人住夜摩天,你沒有神通,怎能見得她?”

 

        善財道:“ 願聖者哀愍,引我去參見摩耶夫人。”

 

        二神放出兩道金光,直灌善財頭頂。善財頓時感到其心清淨,其眼光明,看到無量無邊世界的佛說法。善財非常歡喜,本想再問,忽見金光從地下射出,光中涌出大 寶蓮花,光芒四射。花上大寶樓閣,七寶為柱。閣內金剛寶座,幢幡寶蓋覆其上。寶帳內摩耶夫人現出各種莊嚴色身,所謂天人色身,虛空界色身,非實非虛色身, 不生不滅色身。眾多諸天彩女圍繞,演唱如來各種妙音,散出各色寶花,其花飄舞,閃射金光,又有眾多寶珠時隱時現,光色燦爛。

 

        摩耶夫人一舉手,又變成超過一切世間莊夜色身,圓滿光明,燦若琉璃。善財看得眼花繚亂,急伏著地施禮道:“ 文殊師利教我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虔誠參拜大善知識,祈慈悲教我。”

 

         摩耶夫人又現出慈悲莊嚴聖像說道:“ 善男子,我願為汝宣說佛母之心。”

 

        善財道:“ 願聖母慈悲,教誨於我。”

 

        摩耶夫人道:“ 我過去為蓮花池神,有菩薩從蓮花中化生,我以慈母心殷勤撫養。因此我學會慈母之道,疼愛兒子。撫養出他的美好心靈,更助成了母親的慈愛。因此我愛的不單是自己的兒子,蓮花池內所有的生命我都疼愛。甚至來觀賞蓮花的所有生靈,我都以慈母的心情,使他們歡喜而來,滿意而去。除煩惱心,生清淨心。 後來我為菩提場神得到佛菩薩的開示,發心為一切眾生作慈母。過去的拘留孫佛,毗舍浮佛、迦葉佛。及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我都作他們的佛母。將來的彌勒佛從兜 率宮下來,我也在嵐毗尼園等著為他作佛母。”

 

        要作佛母,就要心胸廣大。心胸能容三世諸佛的神通變化。佛入胎、住胎、都有諸大菩薩,天龍八部隨同守護。要有母親的品德,從懷胎、臨產、撫育都要有慈心、愛心、悲心、忍心、憐愍心,才堪世世為佛母,能生諸佛。

 

        善財聽到此處,不覺哽咽哭泣。因為他想到自己的母親生他,養他的所有心酸、離別。因此他才追求解脫苦難的真理,離鄉別井,參拜善知識者,不覺已是三年,走 了數萬里路遙,遇到多少不平凡的事和想不到的麻煩。今天見了摩耶夫人,聽了她的教誨,又好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享受著慈母的溫暖。可惜母親已去世,道:“ 聖母,慈母的心就是眾生的心,眾生的心就是慈母的心,以慈母心腸拔濟眾生苦難,這就是菩提心,這就是菩薩行。”

 

        摩耶夫人摸著善財頭頂說道:“ 善哉!善男子,你已得慈心三昧,不過還要去參訪善知識。你還要到正念天王那裡去。他有個女兒名天主光,她的造化很深,你去請她知道你利樂有情的行。”

 

        說話間,夫人卻不見了,一切恢復如初。

 

        善財又到哪裡去找天主光女呢?

 

 

第四十四回   拜天主光女

 

        善財不見了摩耶夫人,去到天宮。天宮並不難上,因為他已彩拜了四十多個善知識,消除了四十多個煩惱,增長了四十多個智慧。又受二神金光灌頂,其心清淨,意念空寂,一眨眼就立在天主光女面前。天主光女大驚,哪來個漂亮的小夥子呢?定睛一看,愣住了,不但相識而且還有個緣分。

 

        善財還不知道這些,上前施禮道:“ 善知識,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前來拜訪,願善知識慈悲教誨。”

 

        天主光女見善財面如滿月,身如琉璃,音如迦陵頻伽,不由得喜上心頭,因為在若干劫前,劫名最勝,天女時為主婦,名青蓮花,常以家中珍貴之物供養佛。丈夫雖 有慈心,但不願供佛,小兩口經常拌嘴。青蓮花並不退悔,一直堅持,因此得佛開導,能記憶不忘丈夫就是善財。天女見著故人,身放光明,照故人身,傳給無礙念 清淨廣嚴三昧。善財得此三昧,已能憶念百萬劫之事。二人憶念當年情景,心神交感,不免有愛戀之情,很想擁抱傾訴情懷。無奈天條禁嚴,誰也不敢觸犯,只有悄然默契。

 

         天女急忙扶起善財道:“ 你是有大善根的清淨佛子,我受不了你的參拜。” 二人憶念過去供佛,知道三世諸佛的入胎、住胎、誕生,為童子又出家、成正覺、轉法輪、入涅盤,一一記憶猶新。

 

       善財道:“ 摩耶夫人教導我來拜訪你,不妨將你的德能示現,使我開闊眼界。”善財憶念過去的恩情,所以說話自然隨便。

 

        天女道:“ 要時時刻刻憶念過去,我的心常清淨,不染邪念,行為善良,無量劫來恆為天人,不墮惡趣。凡與我接觸,我都勸他們強記過去,不忘過去,重視現在,展望未來。他們這樣做了,都是身常清淨,口不惡言,意不散亂,心胸廣大,智慧如海。”

 

        善財此時已能憶念過去無量劫的因緣,調皮地對天女說道:“ 除了憶念,還有什麼呢?”

 

        天女賭氣似地回答道:“ 要想知道什麼,你到迦毗羅城去,那裡有個教育童子的遍友教師,他可以告訴你的。”

 

        善財究竟是欲界眾生,舊情牽連,有些戀情,總想多說幾句話,道:“ 到你這兒無門,去無路,我能到何處去找呢?”

 

        天女故弄玄虛說道:“ 既有來處,自有去處,何必問我?”

 

        天女已領會到善財的心情,難分難捨,又不敢再與他糾纏,話一說完,即隱身不見了。

 

        善財不見天女,綿情依依,離開天宮,向迦毗羅城去。

 

 

第四十五回   拜遍友童子師

 

        善財從天宮而下,迦毗羅城是他去過的地方,不難找到。入得城來,看見一座高達的學宮,走到門前一問,這正是遍友所在的學宮。

 

        善財走進課堂,一個精神飽滿的教師坐在講台上,不發一言。下面一個孩子領著教唱字母“啊、波、多”眾童子都跟著唱。又叫眾童子自唱。善財借這間隙機會,即向教師施禮,說明來意。教師滿不在乎地說道:“ 問我無用。指著剛才領唱的弟子道:“你去請教那個名善知眾藝的孩子!”

 

        善財有些不理解,但只得聽從,轉身向童子施禮道:“ 我已發菩提心,到各處求善知識者教導。”

 

        童子見善財語言傲慢,不作理會,又去教弟子唱字母。

 

        這次的教唱,卻令人驚奇,唱一個“ 阿 ”字,口吐金光,光照四壁,餘音繚繞盤旋室內。唱“ 多 ”字時口吐紅光,光閃爍四壁,室內光芒四射,射出課堂,射入太空。整個學宮都大放光明,成為一個五光十色,光輝燦爛的殊勝宮殿。

 

        善財見此情景,知此童子不凡,便上前恭敬施禮,至誠請求道:“ 願聖者慈悲教誨,如何是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行?”

 

        童子很自負地說道:“ 別客氣了,我不過教幾個字母,可是字母為善巧之門,能通達眾藝。不管哪門技術,必須從字母開始。各種語言,各種文字,都有它的音,有 它的行,由音與行而組成文字,由文字而成各種技藝。我的技藝就是由文字中來的,比別人好,比別人精,比別人多,故人稱我為善知眾藝。”

 

         善財倍感敬佩道:“ 聖者,你由字母精通了哪些技藝?能為我說點嗎?”

 

        童子道:“ 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可以善巧智慧到達究竟彼岸。我以文字善巧,能深解醫方,治療難治之病。我以文字善巧,能識各種珍寶,並知其寶藏所在。 我以文字善巧。能知各種信息,能知鄉邑、城閣、園林岩泉之所在及其中內涵。我以文字善巧,能識天文、地理、氣候等各種變化。能知運算籌數等諸數運算。最主 要是能免除愚痴,增長智慧,由此智慧而能達到證得真理,達到涅盤彼岸,我以文字善巧能免除痛苦煩惱,給人以快樂。”

 

        這些孩子也懂得文字善巧,有各種技藝,由此技藝而消除人們愚痴而達到造福人間的目的。

 

        遍友教師見善知眾藝學生講得有理,接著說道:“ 我一生教育孩子,使孩子免除痴暗。但這裡面也有道理。孩子們根基不同,理解不同。不能弟子都是一樣對待,主要應啟發他們自身的智慧。所以弟子教弟子,弟子自己學,我不過指路而已。”

 

        善財道:“ 感謝聖者教誨,能為童子指路,使其自發功能而得智慧,這又是什麼技藝呢?”

 

        遍友道:“ 我用善巧方便,諄諄教誨,只不過針對弟子的特點,以其所好,助其所成,路要自己去走啊!”

 

        善財道:“ 這與利樂有情有什麼關係呢?”

 

        遍友道:“ 要知道利樂有情的大事,請到,摩竭提國的婆旦那城去,那城裡有個名賢勝的女居士,她可以告訴 你菩薩是如何行的。”

 

        善財得此善巧法門,歡喜跳躍,辭別遍友老師和善知眾藝童子,右繞數匝,頂禮而去。

 

 

第四十六回   拜賢勝優婆夷

 

        善財來到摩竭提國婆旦那城,入得城來,見一個清淨莊嚴的住所。雖在城內,而聽不到喧嘩聲。宅後一片廣大的園林,園林內勝植桑竹果木。賢勝優婆夷是一個中年 婦女,坐在華堂之上閉目養神。善財上前施禮,右繞三匝,說道:“ 聖者,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前來參拜善知識,願聖者慈悲教誨。”

 

        優婆夷端坐不動,眼也不睜,慢條斯理地說道:“ 你走了那麼多地方,參拜了那麼多善知識者,學到那麼多道理,增長那麼多智慧,我能有什麼教你呢?”

 

        善財見此神情,更加恭敬,怕象眾藝童子那樣引起誤解,到優婆夷面前長跪合掌,至誠說道:“ 我是虔誠求教,願善知識慈悲教誨。”

 

        優婆夷要顯示她的功底,不正面答覆,指著東邊墻壁道:“ 東邊墻角螞蟻在爭鬥,你把那碗水拿去澆散它們。”

 

        善財端起碗,走到東墻角一看,果然一大堆黑黃螞蟻,相鬥得難分難解,都互不相讓,有咬斷腿的,有咬斷腰的,凄慘萬狀。善財將水澆去,螞蟻各自奔跑,免去了這一場鬥打之災。

 

        善財回到優婆夷身邊,優婆夷又道:“ 你聽見嗎?後面蠶房的蠶兒,桑葉吃完了,正在叫餓。你把那筐桑葉拿去倒給他們吃吧。”

 

        善財把桑葉筐拿到後面蠶房一看,啊!好大的蠶房呀!架上置滿蠶簸,簸箕內蠶兒伸頭等食。善財將桑葉撒到蠶簸箕內。真奇怪,小小一筐桑葉,將所有蠶簸都撒遍。

 

        善財回到優婆夷身邊,優婆夷又說:“ 那些淘氣的孩子,想從後面翻墻進來偷我的蘋果。你去摘幾個給他們,叫他們走大門進來。”

 

        善財走到後面果園一看,一樹樹豐碩的蘋果好不愛人,摘了幾個從大門出去,轉過後面,果然看到幾個孩子在那裡搭肩翻墻。

 

        善財道:“ 優婆夷知道你們在翻墻想偷蘋果,命我摘來送給你們,叫你們走大門進去。”

 

        幾個小孩面面相覷道:“優婆夷真厲害呀!”接過蘋果,背著桑葉,隨善財來到優婆夷面前,交了桑葉,領了工錢。優婆夷說:“你們翻墻不好,若不注意會摔斷腿的,這太危險了,是大不應該做的事。”孩子們說一聲:“是。”便歡喜地跳躍而去。

 

        優婆夷對善財說:“我每天練習我的眼,能明察秋毫;練習我的耳,能聽複雜的聲音;練習我的鼻,能嗅不同的氣息;練習我的舌,能嘗酸甜苦辣,有毒無毒,有無資身效益的味。我能體察人的各種心理。因此,凡來我處的人,都不起心,心地善良,滿意而去。”

 

        優婆夷說到這裡,稍停一會,又道:“你等一等,我去取午飯與你吃。”

 

        優婆夷下了寶座,轉入後房,端出兩碗平常的小菜和粥。善財接過品嘗,真是美味佳肴,勝過所有的珍饈。

 

        優婆夷道:“ 我是一個普通家庭婦女,養養蠶、種種小 菜、果樹,料理家務。雖然這是些小事,我把它當作人生大事在做。首先在思想上下功夫,得到心地清淨,然後遍及六根。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聽得到人們聽不 清的聲音。以我自己的清淨心,照見無邊法界的眾生。我雖處於鬧市之中,但卻是一個清淨場所。所以到我這裡來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利益。人們把城的名字都改 成婆旦那,是有增益的意思。而你所說的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學問,我很慚愧。不過我可以介紹你到沃田城去,找堅固解脫長者,他可以告訴你。”

 

        善財聽後,心生歡喜,右繞數匝,頂禮拜辭而去。

 

 

第四十七回   拜堅固解脫長者

 

        善財來到沃田城,尋到堅固解脫長者,長者年已半百,坐於草堂之內。草堂簡陋,四下無墻壁,上懸一葫蘆,長者坐於葫蘆下,善財上前右繞三匝頂禮道:“ 聖者,我名善財,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特來參訪善知識,惟願慈悲教我。”

 

         長者道:“ 你已參拜眾多善知識者,證得眾多技藝,我能有什麼教你呢?”

 

        長者說完眯上眼睛,不再說話了。善財見其態度傲慢,但想到善知識是我依託,傲慢中必又獨道之處。再長跪合掌,恭敬地說道:“惟願聖者憫我憐我,為我開示菩薩之行,為眾生造福之道。”

 

        長者啟目祥觀善財,確有無量善根聚集一身,瑞像圓滿,說道:“ 你不知道,我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身在城中,心有田野。我有數不清的田園,勤苦耕耘,收穫糧食,與一切眾生共同享受。眾生與我無有分別,無彼我像。”

 

        善財問道:“ 聖者,你住宅簡陋,四下無壁,吃的糧食又在哪裡呢?”

 

        長者答道:“ 一個人的福德享受,是由自己辛勤勞動換來的,你要吃的我都有。”

 

         長者說完,將葫蘆打開,取出一碗美食送給善財道:“ 你吃吧,吃不完的。”

 

        善財接過,感到異香撲鼻。吞入口中,甜嫩爽口,真是難得佳肴。吃了兩口,肚子就飽了。

 

        長者哈哈大笑道:“ 你吃不完嘍!”

 

        善財感到奇怪,還未意識過來,長者又道:“ 童子,你的衣服又髒又爛,拿一件好的去穿吧!說完從葫蘆裡取出一件衣服披在善財身上,善財感到有說不出的舒適與溫暖。看長者身上的衣服,卻是補丁加補丁。便問道:“長者為什麼不穿好衣服呢?”

 

        長者道:“ 享受是有份量的,該自己享受的才享受,淡泊是有好處的。我們要珍惜福呢!在成佛的路上需要好多的福德資糧啊!”

 

        善財道:“ 我有享受這件衣服的福報嗎?” 長者道:“ 有,你從福城出來培修了好多福德呀!這一件新衣是不夠得很的。”

 

        善財想,他是莊稼漢,田園在哪裡呢?便問長者道:“你的田園在哪裡?我可以去看嗎?”

 

        長者親切的對善財說:“ 你想看我的田園嗎?走吧!”說罷,拉著善財的手,一同鑽進了葫蘆。

 

        啊呀!真是別有天地。這葫蘆裡一片廣闊的天地,一望無垠的田野,金黃色的稻谷,蔥綠的蔬菜,碩大的水果。紅男綠女,各取所需。彈琴歌舞,似如天國。見長者 來,都圍上來互相施禮。長者為善財一一介紹,都是有德之士。善財隨同長者,在眾人陪同之下,經過田壟,跨過溪溝,上小山,過平地。長者道:“ 我的田園是看 不盡,數不完的。田園就是眾生幸福的泉源。眾生無量,田園無盡,眾生、田園與我一體。若有我執我見,是不能享受這田園之福的。”

 

        善財道:“ 長者是否是田園的化身?”

 

        長者道:“ 你有這份執著,你就不能享田園之福啊!”

 

        長者又同善財看了各種種植之地,說道:“ 我們走吧。”

 

        長者拉著善財的手,往前一躍,一眨眼出了葫蘆,又坐在草堂裡。

 

        長者道:“ 我只知耕耘,不問收穫,更不問收穫歸誰所有。眾生的土地,眾生耕耘,眾生享受。致於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事,就到那邊高樓去問妙月長者,他可以告訴你。”

 

         善財十分高興,辭了長者,往高樓走去。

 

 

第四十八回   拜妙月長者

 

        善財出了草堂,看見東方一座高樓,樓閣壯麗,光芒四射。善財已具神足智慧,很快來到樓前。舉目一望,光明耀眼。

 

        善財進得樓房門,四面燈火輝煌,有琉璃燈、玻璃燈、珊瑚燈、瑪瑙燈、翡翠燈、水銀燈、金燈、吊燈、檯燈、壁燈、大燈、小燈,琳琅滿目。難以枚舉。妙月長者坐華堂寶座上。望著下面無數造作燈具者。

 

        善財上前施禮,右繞三匝,頂禮拜道:“ 我名善財,已發菩提心,淨化人間,利樂有情,為了求得如實的造福人間的真行,特來參拜善知識,懇祈慈悲教我。”

 

        長者見善燦說話誠懇,心地光明,說道:“ 善莫大於智慧,行莫大於光明。要具有廣大智慧,才能分清是非,分清善惡,分清好壞,才有光明遠大的正確行動。”

 

        善財道:“ 行動正確,以什麼為準繩?”

 

        長者道:“你別忙,我還未講完呢。”

 

        長者舒了一口氣,接著說道:“ 惡莫大於痴暗。一個愚痴無知之徒,盡作損人利己之事,這樣傷天害理,不會有好結果的。”

 

        善財道:“ 有知識的聰明人也會犯罪呀!”

 

        長者道:“ 這就叫假聰明,就是愚痴。”

 

        長者停了一會又說:“ 真正的智慧,是與一切眾生同苦樂。眾生之苦就是自己的苦,所以要拔濟眾生苦難。眾生的樂就是自己的快樂,所以要給眾生快樂。為了免除眾生的痴暗,所以我造作各式燈具,給眾生光明。你來看吧。”

 

        長者起坐,把善財帶到制好儲存燈具之處,一一解釋。指著東邊琉璃燈說:“貧窮苦惱眾生,我給此燈使之不貪戀財寶,心得清淨。”指著西邊玻璃燈說:“我給富 貴眾生此燈,使他知道要象玻璃一樣明亮,使之不貪戀珍寶。”指著南邊的瑪瑙燈說:“我給痴暗眾生此燈,使他解除痴暗病。給嗔恚眾生以翡翠燈。給群居眾生以 吊燈。給獨居眾生以檯燈。各取所需,各滿所願。用指揮燈照明眾生痴暗。使他們得到身心明亮、清淨,各行正業而得正果。我只知道這是智光三昧,於一切眾生都 有好處,是指示真實的慧燈,是防非止惡的工具,什麼造福人間的事我且不懂,你到出生城去拜訪無勝軍長者,他會告訴你的。”

 

        善財右繞三匝,辭別妙月長者,往出生城走去,參拜無勝軍長者去了。

 

 

第四十九回   拜無勝軍長者

 

        善財來到出生城,尋找無勝軍長者,竟無一人知道。善財以為妙月長者戲弄他,叫他去拜一個不知名的人。但是善知識究竟是信得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東問西問不見其人,就在街上徘徊,無目的地東走西串。

 

        善財走到一個熱鬧酒店,見眾人猜拳,一個老者拳拳得勝,以為是無勝軍長者,一問旁人不是。又走到一個樹蔭下,兩個老者對旗,其青衣者局局獲勝,以為是無勝軍長者,聽其答話,也不是。又在廣場上見一老者練拳,拳擊如飛,走步似箭,以為是無勝軍長者,即上前施禮問訊,說明由來。老者收拳答道:“ 童子,你想找無勝軍長者嗎?可你,見不到他的。”說完又去練拳。

 

        善財在城裡轉來轉去,走了幾天,已走遍大街小巷,誰也不知道。看來這個城內並無此人。但是善財牢記離開福城時文殊師利的教導,“ 於善知識不生疲懈 ”,還是繼續找下去。

 

        這一天細雨紛飛,善財走到城墻上,在城堡上坐下,心中憂慮。思前慮後,想到福城故鄉,想到眾童子送行時的囑咐,想到幾年來求善知識者的滄桑,想到各個善知識的教誨,禁不住情感,眼淚奪眶而出。

 

        他沒有痛哭,雖然心裡難過,強作鎮靜,慢慢的進入了夢鄉。

 

        在睡夢中忽聽有人在喊:“無像無作,就是勝軍長者。”

 

        善財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善財急忙起身施禮道:“ 我名善財,已發菩提心,為了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事,前來參拜大善知識,願有所教我。”

 

        那人道:“ 善男子,不能執著自己已得的成績,哪個成績也是如幻如畫,沒有執著的必要。只要對眾生有益的事都要做,那就是善事。當然,其中難免有是非曲直,有人誹謗、有人暗害。不管好好孬孬都不能執著。執著障礙聖道。執著障礙光明。一個患得患失的人,總是不能成大事的。”

 

        善財聞言大悟,這真是無勝軍長者了。急忙跪下合掌道:“ 聖者就是無勝軍長者吧。惟願憐愍教誨於我。”

 

        長者道:“ 是的!我是無勝,也是常勝,因為我無有常勝之像,也無無勝之像。因為無像,才有十方國土,三世諸佛的聖像。雖然我對人們做了很多好事,人們都不 知道我。其實我與眾生一體,眾生即我,我即眾生,所以人們不知道無勝軍。我也不知道離開我還有什麼眾生。譬如人在世間上,並不感覺世間的變幻一樣。我只知 道這一點,你那麼多的要求,我怎能答覆你?你到法比聚落去找寂靜婆羅門,他會告訴你的。”

 

        說完他人就不見了。善財只得望空拜謝。離開出生城繼續尋拜善知識者。

 

 

第五十回   拜寂靜婆羅門

 

        善財去往法比聚落,見兩個童子輓在一起鬥毆,難分難解。一童女走來大聲喊道:“ 你等不要打了,寂靜婆羅門說過,兩個都要被打死。”兩童子聽了都鬆開手走了。善財乘機問童女寂靜婆羅門住在哪裡?童女不答走開了。

 

        善財只得繼續前行,見一農夫挖田埂放水。便問道:“ 田水放了不怕天幹嗎?”

 

        農夫答道:“ 寂靜婆羅門說今晚有大雨,怕衝斷田埂。”

 

        善財問寂靜婆羅門的住處,他回答就在前面聚落。 善財走進聚落,見兩婦女罵架。一個道:“ 你把雞給我毒死了,不賠就要你償命!”一個道:“ 你自己打死雞反怪我,這是混帳!”一個老嫗走來說道:“ 寂靜婆羅門說過,最近雞瘟流行,東家王二嫂還死了幾隻雞,怪誰毒死呢?”兩個婦女聽了都不再罵了。

 

         善財進了聚落,聽見兩差交談。

 

         甲道:“ 案情複雜,死者不會自殺的。”

 

         乙道:“ 作案線索難找啊!”

 

         甲道:“ 寂靜婆羅門說一句話,大家就相信了。”

 

        乙道:“也只有這樣了,他是誠實君子,不會說謊的。”

 

        甲道:“那就只有根據事實,可是我們的老爺如何辦呢?”

 

        乙道:“你我見機行事為妙!”

 

        善財聽在耳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走到聚落頭目門前,見眾人涌進衙內,也隨眾人進去。

 

        大堂上坐著布案三司,下跪死者的母親,哭著訴道:“ 我女兒是頭目親自接回衙內,健康無病,突然死去,說是途中遇鬼,望大人為我作主。”

 

        頭目坐在側面說道:“ 我自己的妻子遇鬼死了,我心裡也難過啊!”說著假惺惺地悲泣著。

 

        眾人聽了齊聲吼道:“ 既然頭目同夫人一道,夫人遇鬼,為什麼你沒遇鬼?沒有死去呢?”

 

        有人說:“ 請寂靜婆羅門來說一句,我們就相信了。”

 

        頭目說:“ 寂靜婆羅門就在裡面,請他出來作證吧!”

 

        寂靜婆羅門蓬著長髮,身著納衣,手捧包袱,徐徐來到堂上,向眾人施了一禮,慢慢地說道:“ 頭目夫人情深意重,為頭目生兒育女。可是年老色衰,不稱頭目之心。王家么女花容月貌,與頭目鬼混一年有餘。夫人多次勸阻,頭目不聽。張三一案,頭目從中謀黃金十斤,不了了之。頭目私藏兵器,裡通外國,謀叛國家。此案發生,民眾共憤,請我出庭作證,邪說遇鬼,謝我黃金一斤,細衣十件。”說完將包袱打開,高高舉起,說道:“這就是證據。 ”

 

        語音一落,群情憤怒,高喊道:“ 拿下頭目治罪,以鎮國法!”布案三司將驚堂木一拍,命拿下頭目,眾人見案情澄清,紛紛散去。

 

        善財急忙上前施禮,婆羅門不知何事,倒退兩步。善財說道:“ 我名善財,文殊師利教我發菩提心,參拜善知識。今見婆羅門如此剛正不阿,乃聖人也。望聖者慈悲教我,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婆羅門扶起善財道:“ 我只知誠實,不懂虛偽。做事光明磊落,內心坦誠無私,應當做的事都做,只要是正大光明,弄虛作假不為,哪怕你是權貴名門。因此群眾相信我。別人的苦難乃是我之苦難,群眾的屈辱乃是我之屈辱。這樣你就有無窮的力量。”

 

        善財道:“ 你剛才的作證,不怕頭目報復嗎?”

 

        婆羅門道:“ 怕報復你就別作證,有大眾、有天理,我怕什麼呢?”

 

        善財佩服婆羅門的膽識,還想再問究竟。婆羅門說:“ 我一老實人,什麼也不懂,只是有膽量,不畏權貴,與眾人心連心。你要學什麼好東西,到妙意華門城去,找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吧!”說完轉身就走。

 

        善財想:寂靜婆羅門膽量過人,關心大眾,老幼都尊重他,聽從他,這不是簡單能做得到的,必須盡個人的畢生修練才能做到大眾與自己不單是心連心,而且是一個心。大眾即自己,自己即大眾,自己與大眾融為一體。

 

        善財離開聚落,往妙意華門城的路走去。

 

 

第五十一回   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善財來到妙意華門城,城門前一石碑,碑上刻詩云:

 

         童男童女骨肉親,手中牽個玉麒麟。 殷勤來報善財到,彌勒樓前路最親。

 

        善財讀畢,大為驚訝。不知怎麼知道自己要來。這石碑又刻了很久。莫非過去有與我同名的善財嗎?正猜疑間,有聲音道:“ 歡迎!歡迎!”善財轉過頭來,看見一 對童男童女,恭恭敬敬地站著道:“ 我們奉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之命,前來迎接聖者。”善財感到手腳無措,這突如其來的歡迎,更使他不解其中奧秘。也不好細 問,只得隨從二位走去。

 

        進了城門,門內又有一對童男童女站立兩旁迎接,又跟隨善財往裡走。

 

        走到一所樓房門口,又有一對童男童女侍立兩旁迎接,善財一到又隨同進入樓房。到華堂門口,又有一對童男童女迎接。善財細看樓房,莊嚴華麗,飛檐鬥閣,炯炯發光。

 

        善財入了華堂,陳設豪華,美觀大方,但時現時隱。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並肩坐華堂寶座上。善財急忙上前施禮下拜,抬頭一看,不見德生和有德,也不見寶座。 只見兩邊椅凳,排列整齊,欲往上坐,椅凳也不見了。善財站回原處,椅凳照樣排列整齊。欲往上坐,又不見了。如此三、四次皆如此。善財心中納悶,不知是怎麼回事?

 

        善財參拜善知識心誠!沒有看見椅子也往空處上坐,卻坐在一張軟綿綿的椅子上,其他椅凳排列如故。抬頭往上看,德生有德,並肩坐寶座上,互相依偎。善財想說明來意,見此親熱神情,竟說不出口。

 

        可是不等善財言語,德生童男先開口道:“ 我在文殊師利童子處就知道你要來,而且知道你今天此時到來,所以派了童男童女們來迎接你。不過這裡不是你的住處。”

 

        善財問道:“ 為什麼我不能在此住呢?”

 

        有德童女道:“ 這是幻境,幻境是虛妄不實的。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你所參拜的善知識也是虛幻的,你學到的那些都是虛幻的。”

 

        善財大驚:我跋涉千山萬水,參拜五十位善知識皆是虛幻,我這些辛苦乃白費力!不!他們才是虛幻的,他們那樣形影不離,欲情未斷,親親熱熱,那才是虛幻,他們不是善知識者,是魔鬼。

 

        善財正思念間,未曾開口,有德童女卻說道:“ 你想得很對,我們是親親熱熱的一對,我們的童男童女都是一對對形影不離,這就是依他起性呀。法依他而起,男依女而有,女依男而存。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相對相存,沒有好就沒有壞,沒有女就沒有男,所以說這些相對存在的都是虛幻不真實的。若執此虛幻為真實,就是遍計執性。執男是真實,或執女是真實,都是執著,這就是遍計所執,虛妄的執著,不正確的執著,離開依他離開遍計二邊執著,才能顯出真理,各圓成實性,這才是你 的住處,可是這圓成實性也是一無所有呀!善財,你也應該有個女伴才對呀。”

 

        善財滿面羞愧,想到:我參訪五十個善知識都不知道這個道理,德生有德真善知識也。

 

        德生童子拿出一張紙條給善財說道:“ 你到海岸國,大莊嚴園,彌勒菩薩那兒去找住處。”

 

        善財接過紙條,德生、有德、樓閣等都不見了,只是一片空闊的田野。這時才感到心裡一亮: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善財展開紙條,上面寫道:

 

         德生有德兩和融,同幻同生意莫窮。 同住同修成解脫,同悲同智顯靈功。

         同緣同想心冥契,同見同知道轉通。 若要一身成佛果,毗盧樓閣在南中。

 

        善財讀罷,領會到了,有為的幻化,無為的真理,感到遍身輕鬆,內心寂靜,智慧廣博,象脫胎換骨似的另成一人,歡天喜地地往海岸國去。

 

 

第五十二回   拜彌勒菩薩

 

        善財得了如幻三昧,眾善妙樂,有說不出來的心情舒暢。這種妙樂,只有善財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識者真是偉大,善知識入慈母,諄諄教誨。如明師指引方 向,如船師渡過深海,如大地生長萬物,如醫士除諸病苦,如甘露滋潤身田,如橋梁度濟行人,如春雨潤育苗稼,如明燈照破黑暗。我參拜了這麼多善知識者,每一 個都給我無窮的力量,使我心胸寬廣,知識豐富,智慧廣博,精神煥發,意志堅強。學會了眾多技藝,得證廣大神通。即來到海岸國大莊嚴園,見到廣大寶樓閣。上 不見頂,下不見底,四方廣大不可思議。彌勒菩薩住此樓閣內。善財右繞樓閣,自是思維,往昔身心不淨作諸惡孽,不求正果。如今因善知識,曾懷正見。一心趣求 菩提,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何等美妙?但願一切眾生都如我一樣,發如是心,得如是智,證如是果。

 

        善財右繞樓閣,難盡邊際。想到這樓閣如此廣大,不是一點福德智慧能夠證得。我又如何能見到彌勒菩薩呢?右繞不成,乾脆五體投地,禮拜彌勒菩薩,以至誠心,便禮拜數拜。

 

        忽然一聲巨響,天空閃出祥光,遠遠望見彌勒菩薩,足踏祥雲,無量弟子隨後,天龍八部擁護,來至樓閣前。善財看得歡喜,即上前頂禮。

 

        彌勒菩薩仔細觀看善財,對眾人道:“ 此童子善根廣大,智慧清淨,慈悲為懷,發無上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不辭千辛萬苦,爬山涉水,渡海穿洋,參拜眾多 善知識者,學得一身好本事。已具三十二像雛形,當生如來家,住灌頂位,是成佛的種子。不過還不夠,如今重要的是行,要學普賢菩薩的大行,如何行?還需要善知識的教誨。”

 

        善財聽了歡喜,手上忽然堆滿香花纓絡。彌勒菩薩手摸善財頭頂說:“ 佛子,你已發無上菩提心,其心堅固如金剛,如明燈照破痴暗,如大海容納百川,如寶劍能降眾魔,如妙香能除諸穢,如智慧水能息煩惱。所以能勇猛精進,參禮善知識,誓求造福人間利樂有情的大志,這個門徑你已經走到了,快進去看吧!”用手指將樓閣 門一彈,閣門洞開。善財歡喜,跳躍而進,門復自閉。

 

        善財入得樓閣,舉眼一看,哪裡是在樓閣內?簡直望不盡,看不完。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虛空。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包含其中。數不盡的奇珍異寶,看不完的 瑞草鮮花,望不到邊的亭台樓閣,聽不夠的清淨妙音。芬芳馥郁,景色長青,金沙為地,池水澄清。七寶欄循,白玉砌階。層層樓閣,無邊無際。善財沿階入一樓閣,其中與大樓閣無異,廣大無邊。善財又入一小樓閣,亦復如是,與大樓閣無異,廣大無邊。善財望不盡,看不完。

 

        善財又看各種圖像,都是彌勒菩薩的往事,有助人為樂的,有捨己為人的,有參拜善知識的。

 

        又看各處的歡樂歌舞,人們之間的善良謙愛,你尊我敬。真是說不完的美好,道不盡的喜悅。善財看得心曠神怡,不想離去。

 

        忽然,彌勒又彈指一下,只聽得一聲巨響,路閣竟不見了。善財卻站在一塊巨石上,彌勒菩薩又用手摸善財頭頂說道:“ 善男子,這美好的樓閣,是用自己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精進、最大的勞動和不懈的願行得來的。你現在該回到文殊菩薩那兒修學大行了。”

 

        善財感謝彌勒菩薩的教誨,正要作禮,菩薩卻不見了。四處尋看,只見大石上留下一首詩:

 

         樓閣門前立片時,龍華師主遠方歸。 不唯彈指觀深妙,又聽慈音語細微。

 

         理智行為身日月,菩提心是道樞機, 許多境界何去來,萬里無邊一雁飛。

 

        善財讀罷,感到身心輕快,四肢柔和,已不見是原來粗穢的善財。歡喜跳躍而去。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善財經過彌勒樓閣的證悟,須臾之間,即到一百一十城以外的普門國蘇摩那城。城門高大無比。善財立於城門,思維文殊師利童子。忽然一隻巨手按在善財頭頂上, 善財頓然感到遍身清涼,心地舒暢無比,聽到文殊師利童子的聲音:“ 善男子,不要因為有了智慧,有了神通,有了技藝的一小點資糧,就心滿意足,不求上進了。 不求上進就要退後。趕快去求普賢菩薩的大行法。”

 

        說話聲完,手沒有了。善財學到這些都是因為文殊師利的指導,幾年的勞累奔波。又聽到了文殊師利的聲音,感到恩師重逢,分外親切,當然聽從,再從尋找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沒有說地方。到那兒去找普賢菩薩呢?善財兩眼凝視著高大的城門。看著看著,那城門就變成一個莊嚴的菩薩,坐蓮花寶座。寶座在白象背上。白象鼻頭高卷。威武慈祥。菩薩頭戴天冠,身披纓絡,光芒四射,善財急忙倒身下拜。

 

        菩薩伸出右手摸善財頭頂,說道:“善男子,你跋涉千山萬水,參拜善知識者,雖然學得眾多知識,現在還是功未圓而果未隧。目的還是如何將這些用到行動上,這比參拜善知識者還要難啊!”

 

        菩薩收回右手,身上方大光明,善財也在其毛孔之中。一毛孔之中又現三千大千世界。一世界又現出菩薩化度眾生,舍自己的頭目髓腦而救眾生,與眾生快樂。善財逐一看去。

 

        一個青年雙目失明,上有老父老母無人供養,全家悲啼。醫生診斷,有不嗔人眼可救之。菩薩挖出左眼與醫生合藥,青年雙目復明。

 

        一軍士追逐一人,取其首級獻長官,免殺身之禍。被追者乃忠義之士,滿門皆誅,唯一字未誅,即被誅者。菩薩隱其被誅者,以自首級付軍士回衙交差。

 

        一獵人追趕母鹿,母鹿大肚將臨產,菩薩隱蔽其鹿。獵人怒而戳菩薩,菩薩捨去生命。 兩軍交陣,殺喊連天,無數生命倒下,菩薩化為金剛巨人於其中,勸其息兵,和睦相處,眾軍感動,放下兵器。其將軍怒甚,箭射金剛,金剛來不及提防,當即喪命。

 

        一老者於林中跏趺正坐,修練禪功。一王者帶領眾軍幾宮娥彩女遊獵,彩女見老者靜坐,眾結圍觀,王者誤以為老者戲弄彩女,怒割其耳,斷去臂,老者不嗔不怒,端然正坐,王者感動,敬佩其堅忍,向老者悔過。老者並不責怪,其耳臂復生。

 

        一塊寶地,忽遭天旱,糧食遭毀,群民饑餓。菩薩時為長者,盡舍家中糧食財帛布施饑民,自己饑餓,奄奄一息。

 

        如此種種捨己利人之事,無量無邊,善財看不盡,念不完。自己身臨其境,也在做這些事,手忙腳亂的動起來。

 

        菩薩見善財如此虔誠,當為佛子,入如來家,快到成熟的時候了,說道:“ 功德不是自己的,是一切眾生的,沒有眾生,就沒有功德。說完又把善財引到另外一毛孔 中,看到善財過去劫中,不求正果,放縱情慾,作諸惡業,造無量罪,落入地獄餓鬼受無量苦。惡業報滿復生人中,無衣無食,受諸苦惱。看著自己不孝父母,不尊 師長,遭惡道報,看見自己在天堂享樂,不思愛惜生命財物,天福享盡復墮畜生。這一幕幕,一幅幅,震動心弦,感動得痛哭流啼。

 

        菩薩見此,已引發善財宿慧,又對他道:“ 善男子,既知過咎,必須懺悔,不懺悔三業就不清淨,不能生大悲心。沒有大悲心,不會有眾生度盡方證普吐的菩薩行。你還要學觀世音菩薩大悲心,才能悲智雙運。”

 

        正說到此,西方祥光燦爛,一菩薩帶眾弟子駕祥雲而來。這菩薩瑞像莊嚴,頭戴佛冠,身披纓絡,手執淨瓶楊枝,腳踏蓮花而來。

 

        東方祥光燦爛,一菩薩率眾童子,騎青獅駕祥雲而來,善財一見,是指導自己參拜善知識者,第一次拜見的文殊師利童子,好不歡喜,倒身下拜。文殊師利即忙扶 起,說道:“善男子,現在你不需要拜我,要拜觀音菩薩,她才是你現在的依止師,她是以大悲為懷,聞聲救苦。你發的願也是淨化有情,造福人間,你就是她的好助手了。”

 

        觀世音菩薩道:“ 我也不推諉,甘當此任。不過他是文殊菩薩化度,理應隨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道:“ 都是登地菩薩,還有什麼相可執?不過為了廣大佛子在度眾生的途徑中,還得有個依靠的準繩才行。”

 

        觀世音菩薩對普賢菩薩道:“ 你是大行的典範,這個準繩給你擬為妙。”

 

        普賢菩薩道:“ 我也不客氣,我的弟子都是這樣執行的。又說道: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財道:“ 這個十法怎麼解釋呢?”

 

        普賢菩薩到:“ 禮敬諸佛者,就是十方世界恆河沙佛都要禮敬。稱讚如來者,如來功德,最勝、最堪稱讚。廣修供養者,一切上妙好香花普皆供養給一切佛菩薩羅漢 以致於眾生都要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勝。懺悔業障者,自念過去由身口意三業所起的業障都於眾前懺悔。隨喜功德者,凡財物以致頭目腦髓,皆隨喜於佛菩薩及一切眾生。請轉法輪者,凡十方世界所有妙法,皆轉與一切眾生共同修證。請佛住世者,為諸世間一切眾生得度而勸請佛住世化度。常隨佛學者,為度眾生苦,而 隨佛學。恆順眾生者,凡眾生一切疾苦,皆以離苦而隨順之。普皆回向者,凡所有之一切功德,完全回向給一切眾生共同享受。”

 

        善財聽完普賢菩薩的解說。法眼頓開,回憶自己幾年的參拜,頌道:

 

         百十由旬摩頂歸,片心思見普賢師。 堂堂現在紅蓮座,落落分明白象兒。

         沙劫智慧方滿目,微塵行願正圓時。 佛功德海重宣說,愁見波濤轉沙彌。

 

        文殊師利道:“ 善財善根深厚,道行高超,既在眾善知識引導下,已了悟真常,入如來家,現該發揮他的智慧,弘揚正法,普度眾生,滿足他造福人間的大願。我已成就他五十三個善知識者的參拜。誰來成就他弘法大願?”

 

        普賢菩薩道:“ 我已成就他十大願行,這是我能辦到的。救度苦惱眾生的行,就靠觀世音菩薩成就了。”

 

        觀世音菩薩想善財童子已拜五十三位善知識者成正果,道:“ 我的大願,是以大悲為懷,將娑婆世界的有緣眾生,渡到極樂彼岸,正需要一個好幫手,就讓他隨我去吧。”

 

        觀世音菩薩駕著祥雲,善財隨後,去作聞聲救苦的大事。文殊普賢也各回原處。他們走後,石上還留下一首頌偈:

 

        打鼓弄琵琶,還他一會家。 木童能撫掌,石女解烹茶。

        雲散天邊月,春來樹上花。 善財參遍處,黑豆未生芽。

 

        善財童子為造福人間,不遠萬里,跋山涉水,參拜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識者,了悟真常,已成正果,隨從觀世音菩薩去作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大事。

 

 

                                                        全書終)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迴向法界諸眾生;普願盡授菩提記,惡業消滅,速超聖地,畢竟成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淨空居士 的頭像
    淨空居士

    淨空禪林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