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處世為人上都會有缺點和錯誤,而懺悔正是可以糾正缺點和錯誤的良藥。通過懺悔,才能掃除心中的塵埃的「我」,而得到一個清靜的「我」,故「懺悔」對於不信仰和已開始信仰的人都非常重要。在漫漫人生路上,面對複雜多變的人間生活,錯誤是難免的。古人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聖賢也有他們的過錯,更何況芸芸眾生呢?故而,學會懺悔,不但能夠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品格,而且也能使良知閃耀與人格昇華,還 能使人內心獲得安寧,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尊重。
懺悔與不懺悔固然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作為一個宗教徒,我們應該懺悔,同時我們也應該倡導懺悔。《早晚功課經‧邱祖懺悔文》云:「經功浩力不思議,回向十方諸聖眾。願見真心求懺悔,河沙罪障悉消除,懺悔我等……」。
懺悔有兩種方法:事懺與理懺。
事懺是通過實際行為來糾正錯誤。譬如「負荊請罪」以示錯誤,更顯英雄之氣魄。 在道教中,如誦經、禮懺、靜坐、勞作等,都是懺悔之法門。
眾生心蒙塵垢,從無始以來造身、口、意三業障,結集惡果,昏度時光。念念不離愚迷驕狂嫉妒,常在不知不覺中造下惡因,一旦明心見性,方知後果之可怕,而發心懺悔,懺悔後,常常又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的人幹壞事時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卻照樣幹,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權力、金錢或某種私慾。由於種種原因,有的逃脫了懲罰,有的臨死才良心發現,作出懺悔正所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另一種對大多數人來說,有時做了有悖良知的事,只是意志薄弱或者心存僥倖,事後也常常後悔、 內疚。有的改了,有的不斷地犯又不斷地自責,最終形成了一種「雙重人格」(這也許是人性複雜的一面)。《論語‧學而》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 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每日多次地檢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這種將功補過的事懺的方式,表現為一種社會行為,有利於淨化外部環境,並因此而引起他人的認同,也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
第二叫理懺。淺意上講,理懺就是自己做錯事後,自己說服自己,規範自己。深層講,就是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無時罪也亡」。理懺實質上也是自性懺悔。如出家人所受的三皈五戒等,雖然表面上名目繁多,實質總歸於我們的意(心)根。《全真正韻‧三寶詞》云: 「皈命禮道(經、師)寶,……懺除身(心、口)業障,是故皈依,長福消災障」。如果意根清靜,則身、口二業障自然清靜,如果意根不清靜,身、口二業障則難以清靜。因此,不管修行也好,為人處世也好,都要在根本處著力,不能在枝末上下功夫。我們所有的罪業都是由心所生。因而應該將心去懺悔才能生效。痛改前非,是從心裡痛改前非,而不是口頭上。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保持念念圓明,沒有人我心,沒有爭鬥心等,那麼我們的罪業就無從生起。如果因為業力的驅動,於事於人,不可能念念不迷,只要念起即覺也是可以的,所謂:「不怕念起,難恐覺遲」。
懺悔,對於出家人與在家人都是一種良知上的自省;懺悔,是 保持身、口、意三業障清靜的一劑良藥;懺悔,能助人止惡,助人向善。
懺悔不是怯弱,更不是恥辱,她是生命的又一次新生。我們應該學會懺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