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或經七日」:這誦經,或者拜《藥師懺》,或者拜七天,「或二十一日」:或者拜二十一天,三個禮拜,「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或者拜五個禮拜,或者七個禮拜,那麼五七就三十五天,七七就四十九天。

「彼識還時」:拜這個懺,或者念這部經,這就是希望他的神識在閻羅王那兒回來。那麼或者到四十九天才回來,或者三十五天,這都不是一定的。這個人的神識,這個魂魄回來了,「如從夢覺」:就好像作夢醒了似的。「皆自憶知」:他所有的一切經過自己都知道,「善不善業」:所做的善業也記得,惡業也記得。「所得果報」:所應該受的這種果報,「由自證見」:由自己親自證明看見,「業果報故」:他起惑造業就受報,那麼他自己親自看見自己這種的罪業。

「乃至命難」:乃至於受這種罹命的災難,「亦不造作」:那麼以後他大小的罪業都不造作了,「諸惡之業」:那麼善業、惡業,什麼業他都不造作了,不再去造惡業了。「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因為這個,所以這一切清淨而有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那麼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應該受持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是念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隨力所能」:隨你自己的力量所能辦得到的,「恭敬供養」:你拿出至誠懇切的心,來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云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榤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這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阿難還有點不明白,於是乎他就又來請問救脫菩薩說了,「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要怎麼樣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呢?「續命幡燈」:什麼叫續命燈啊?什麼叫續命幡啊?什麼又叫七層之燈啊?「復云何造」:這個燈是怎麼樣個點法呀?是怎麼樣擺法呀?那麼這個續命的幡,怎麼樣造法,它才能續這個命呢?

「救脫菩薩言」:這個救脫菩薩對阿難就說了,說「大德」呀!「若有病人」:在將來,娑婆世界若有病人,「欲脫病苦」:想要脫離這一切的病苦,「當為其人」:那麼就應該為這個有病的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給他在七日七夜的裏邊,都受持這個八關齋戒。

「應以飲食」:應該用這個飲食,「及餘資具」:和其餘的資生之具。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需品。「隨力所辦」:隨你自己的力量能辦得到的,「供養苾芻僧」:要供養這個僧人。

「晝夜六時」:晝三時、夜三時,晝夜六時「禮拜行道」: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來拜《藥師懺》等等的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以你至誠懇切的心,用你這個力量所能辦到的這種供養,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讀誦此經」: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部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念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點起來四十九盞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造七尊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一一像前,各置七燈」:在每一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面前,供養七個燈。那麼七尊像,每一尊像供七盞燈,就七七四十九盞燈。

「一一燈量」:這每一個燈量有多大呢?「大如車輪」:這個車輪,有大的車輪,有小的車輪,那麼這都不是一定的,總而言之,以誠心為主。「乃至四十九日」:這樣子點四十九盞燈,點四十九日,「光明不絕」:在這四十九天,每一盞燈也不教它熄滅了,都是常常給它加油,那麼令它永遠都亮著。

「造五色彩幡」:用五色的東西造一個幡。這個幡,「長四十九榤手」:大約就是這麼四十九肘,就這麼長。「應放雜類眾生」:那個幡上有雜類的眾生,什麼眾生都有,或者這十二屬。在這幡上也畫這個,也放這個眾生,應放雜類眾生。這個雜類,就是不限於一種的,「至四十九」:那麼四十九個種類,或者可以多,不可以少,所以說「可得過度」:多了不要緊,不可以少。

「危厄之難」:這幡上也有繡這十二類的眾生,在這時候也放這種種的眾生之難。這個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那麼一切危厄等等的難,也不會被冤家、怨鬼。或者抓替死鬼這種種的惡鬼所持,被他們得便,被他們來支配。諸橫就包括水淹死、火燒死、車撞死、飛機失事死,火車、巴士、輪船之類的橫死。總而言之,這就是一切的橫死都沒有了。

                               ※                             ※

你們各位對這經文的道理,有沒有什麼懷疑的地方?或者你們有沒有什麼新發現,你們個人的見解,對這個經文應該怎麼樣解法,對這種理論,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研究。或者你們對哪一句經文,有什麼懷疑的地方,或者對它說的這種理論,有什麼不明瞭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我們討論。

在佛教裏大家所學的道理,也不是你的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也不是佛的道理。那麼是誰的道理呢?這個道理,是每一個人共同所應該遵守的這種邏輯學,這種智慧的理論。不是像其他的宗教,就是那麼強詞奪理,或者拿不是當理講,或者用這種愚民政策的方法,或者專制的這種理論、獨裁的理論,只可以他那麼說,不可你這樣問。那麼佛教不是這樣子,佛教就是共同一種智慧的表現,所以合乎智慧的就是真理;不合乎智慧的,那就是不可以通行的一種理論。所以我們所研究的道理,不是那麼獨裁專制,或者愚民政策這種的理論。因為這個,所以我們大家都有發言權,都要用你的智慧來衡量這種理論,究竟哪個是對,哪個是不對。我們要有擇法眼,要自己做得主,不要就人云亦云,或者自己不許可發揮自己這種固有的智慧,這是一種錯誤!我們應該把每一個人那個智慧的礦把它打開,把真正智慧的這種力量拿出來。

經經都是一樣的,佛佛也是一樣的智慧,無論哪一部經所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這一部經所說的,是為著這個有病的人,來念這部經他就會好;至於念經,那個死的人得到功德,其實呀!死的那個人得到功德只是一少部分,那麼生人得到的功德是多和大。這個死的人他怎麼會得到功德呢?因為這部經典是佛所說的,這個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究竟它有多大的力量?我們人是沒有法子用科學來研究出這一些個力量。

至於說是活著的人,他也沒有死,那麼念這部經,有什麼功德呢?對於活的人有什麼益處呢?很有益處。因為你一念這部經啊,心裏就開朗了,就把執著破了。把執著這一破,這就是有無量的功德。我們人,無論活人、死人,所以起惑、造業、受果報,都是因為有一個執著在那兒,才能造罪。你若把執著一破了,這一切的罪,也都消了。所以這個經,佛所說的法,就是破人一切的執著。這個執著,只是差那麼一點點,你一執著上來了,那就不容易得到解脫。你把這執著一破了,那就是無量功德;得到解脫了,那就是無量功德了。

你要教親戚朋友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自己不能給他們皈依,因為你也不是一個出家人。想要學佛,先要學佛法、皈依法;想要學佛法,就先要皈依僧。那麼這部經典說得明明白白——說的你要請僧人來給證明,來給做佛事。這個做佛事,就包括你要誠心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你不能認為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好像吃飯,那麼裝一碗飯,就把它吃了。吃飽了,肚子不餓了;冷了,穿上一點衣服就不冷了。這都可以隨隨便便、隨時隨地,你願意增也可以,減也可以。唯獨你要學佛法,先要尊重法。法賴僧傳,佛入涅槃時把這個佛法留到世界,留到世界是交給誰呢?交給僧人。所以你要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也要先鄭重其事的,或者請出家人來給做這個儀式才可以的。那麼要用至誠懇切心,不能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這不是說我自己可以打個皈依,不是這麼容易的。因為你若是入學校,先要經過教員來教你,然後才能得到證書。你若沒有教員,你在家裏讀書,你想在學校去拿個證書去,那拿不到的。

弟子:剛才經文提到「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種」,請問這四十九種是不是指人吃的那些眾生?

上人:哪一類的眾生不是人吃的?貓沒人吃?現在人啊,很多人要吃貓肉。老鼠沒人吃?也有很多人要吃老鼠。你說這個螞蟻沒人吃?現在這個成罐頭罐頭的螞蟻給人吃,你說哪一類的眾生,不是人吃的眾生?說說看。

弟子:這個人他已經都失去了知覺,然後他到閻羅王前面,可是這個經典的功德可以把他的神魂帶回來,我看了這個很高興。因為在很多宗教,譬如天主教、基督教,他們也會記錄這些事情,說有些人死了,可是又回來,然後這個人對於從前什麼事都記得很清楚。這些他們沒有法子可以解釋,他們只說一就是神跡,一就是神幫助。並且他們說,人如果不信那個主,就必定會墮地獄;如果人信,就是做壞事也可以上天堂;你不信,那麼做好事也要墮地獄。所以很多人很迷,根本那個邏輯學都不通的!但是現在看了佛經,其實就把這個和盤托出,也非常非常合乎邏輯學,一點都不是愚弄眾生,或者瞎我們的耳目,所以我看了很高興。

上人:這個見解是很正確的。佛教裏頭,無論你有什麼懷疑和問題可以都儘量來問,絕對不是一個專制的;答覆不出來你這個問題,就說:「這是天主的意思,或者佛的意思,你不可以問的。」沒有這個道理。那麼佛,他也是許可人問的。你若不明白,你想要明白,這是一個最好的見解,不可以糊塗一輩子。你們無論哪一位學佛,要一天比一天聰明,要一天比一天懂道理,不要迷信。你若是迷信,盡那麼迷迷糊糊的,人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不是那樣子。我們要有擇法眼,我們要自己拿出真正智慧,來分析這個法的是法、非法,才沒有白學佛。學佛是要愈學愈明白,不是愈學愈糊塗,要認識真理,這就是開開智慧礦。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

這《藥師經》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能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切的災難都能遠離,一切的惡鬼他也無所施其計。所以它又說「復次阿難」:我再一次告訴你,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剎帝利,在印度是尊貴的姓,就是一種貴族的種族,叫剎帝利、婆羅門。那麼剎帝利裏邊有灌頂王,這灌頂王就是太子。太子受這個灌頂位,然後就可以做皇帝。在中國叫儲君,在佛教裏叫灌頂王。

「災難起時」:在這國家或者遇著種種的災難,想不到的這種災難。或者起了蝗蟲了,這是蝗蟲難;或者起了旱災了,這是旱災難;或者受水淹了,這是水災難;或者有這個風災難。這種種的難生出的時候,那麼其中就說出幾種,就「所謂人眾疾疫難」:在人間所有的瘟疫流行,或者火難、傳染病,得到這種病,很快就死了,這叫疾疫難。

又有「他國侵逼難」:或者遇到鄰國,或者其他的國家,來到這兒侵略,來逼惱這個國王,也做不成皇帝了,這是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或者自己國家就生出來這種創革命的份子,或者背叛國王,做忤逆的事情來叛國。這個是叛國、叛逆的難。

「星宿變怪難」:這個星星本來是應該有一定的長度,有一定的位子。那麼有的時候,這個普通的星星就變得很大,或者變得很特別的一個樣子。或者這個星星,哦!你看見它裏頭就冒火,或者這個星星就碎了,或者這個流星滿天那麼跑。這個星星都奇奇怪怪的,類似這個掃把星,就是那彗星,彗星要接觸到地球了,這都是星宿的變怪難。星宿變怪難,就主於這個世界上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種種的災難就都生出來了。

「日月薄蝕難」:或者無緣無故這個太陽就沒有了,太陽蝕了;或者這個太陰又蝕了,日月薄蝕。本來是太陽,可是它一點光彩也沒有了;本來月亮是應該清涼的,可那個月光出來像火那麼熱。那個太陽應該是熱的,它冷了;那個太陰應該是冷的,它熱了,這就是日月薄蝕難。有這種種的變怪,這是不尋常的事情。

「非時風雨難」:不應該下雨的時候嘛,它又要下雨了;不應該颳風的時候嘛,它就又颳風了。下雨下得很大的雨,颳風也刮得很大的風,刮這個颶風,吹得房倒屋塌,這都叫風雨非時難,不合乎時候,不按著這個季候,來有正當的風雨。「過時不雨難」:或者大旱,或者大澇。過時不雨就是常常有旱災。

「彼剎帝利灌頂王等」:這個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在有這種災異變化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儲君,這個灌頂王,他就應該生大懺悔了,應該像那個商湯王似的,他說,「曰:予小子履」,說我這一個小子叫履,「敢用玄牡」,我敢用這個黑色的牛,「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祭天。祭天怎麼說呢?他說:「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說我若一個人有罪嘛,不要加到我老百姓身上。「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說是如果老百姓,我這些個子民,他們有什麼罪過,他們造了什麼罪業,這不算他們的,算我自己的。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教化明白他們,這個罪過在我自己。他能這樣子承認自己的過錯,來昭告天地,就要這樣子!

所以這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為什麼有這些個災變呢?大約我是沒有慈悲心,所以才引起這麼多的災害。要怎麼樣呢?要發大慈悲心。發大慈悲心,就「赦諸繫閉」:赦,就赦免了他們;諸,就是所有的罪犯;繫閉,就是那些個囚犯,或者應該死的囚犯,或者不應該死的囚犯,這些有罪的囚犯。「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你依照這經典前邊所說的那個供養的方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要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

「由此善根」:就因為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一種的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和藥師琉璃光如來他以前在因地所發的那個大願,由這種種的關係,「令其國界」:就能使令這國界,「即得安隱」:就得到平安無事了。「風雨順時」:風雨在這個時候,也是按著應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應該颳風的時候就颳風,所謂「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風不鳴條,颳風不會把那柳樹的柳條子颳得吱吱那麼叫,不會令那個樹就發出一種哭的聲音來,這叫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下的那種小雨,所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個天街小雨潤如酥,就像下油似的,那麼萬物得到這種的雨,都有一股生機,都欣欣向榮,歡歡喜喜地那麼向上長,都因為這種雨。這個雨不破塊,不破塊就是那個土一塊一塊的,下雨它不會把那個土塊給沖破了,這叫雨不破塊。這不是那種粗風暴雨,颳得房倒屋塌,把樹木也都給颳倒了,把人也都給砸壞了。不是那樣子,不是迅雷風烈。

那麼風雨順時,「穀稼成熟」:所有種的五穀都豐登,五穀豐收。「一切有情,無病歡樂」:這所有的一切眾生,一切的人類和一切的眾生,都沒有疾病,常常快樂的。「於其國中,無有暴惡」:在這個國家裏頭,沒有一切暴力的行為,沒有殺人、放火、強搶,沒有這樣的。有這樣的情形,這都是我們不幸生在這一個暴惡的時代,你看,天天戰戰兢兢,很怕的。

「藥叉等神」:這個藥叉是一種惡神——速疾鬼。「惱有情者」:沒有這種兇神惡煞,這種牛鬼蛇神來擾亂這個有情。「一切惡相」:所有的這種不吉祥的相,這種怪異的情形,「皆即隱沒」:這都沒有了,無形中就都沒有了。

 

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花。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而」:那麼一切災難都隱沒了,沒有了,這個「剎帝利」:這貴族,「灌頂王等」,「壽命色力」:他們的壽命也增長,色力也健康。「無病自在」:一切的病痛也都好了,都得到自在了。「皆得增益」:壽命也增長,身體也健康。

「阿難」!「若帝后」:或者皇帝的皇后,「妃主」:或者妃嬪、這個貴人之類的;「儲君王子」:或者這個太子,或者一切的諸王;「大臣輔相」:這個國家的宰相、大臣;「中宮綵女」,「百官黎庶」:或者文武百官,一切的老百姓。「為病所苦」:他們都因為有一種病,令他們很痛苦的。「及餘厄難」:和其他的種種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也應該造這麼一個五色的神幡,「然燈續明」:點著這七七四十九盞燈,用如來七軀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放諸生命」:把所有眾生的生命,要臨死的這眾生的生命,都給他們放開,解放他們。

「散雜色花」:再用種種的花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再「燒眾名香」:燒沉水香、沉香、檀香、牛頭旃檀香,燒這種種名貴的香。「病得除愈」:這個病就會好起來了,「眾難解脫」:一切病苦的災難都會好了。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在這個時候,阿難又想要來查根問底,他代表眾生來問法,所有就說「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說「什麼道理啊!這個人已經應該死的命,而又能延長他的壽命,增長他的健康呢?他得到增益呢?這是什麼道理啊?我很不明白的。」

「救脫菩薩言」:這個救脫菩薩回答他就說了,說「大德!汝豈不聞」:你豈是以前沒有聽過嗎?「如來說有九橫死耶」:如來所說的有九種的飛災橫禍,這種災難而死的道理,你沒有聽過嗎?你既然聽過了,「是故」:是,就是因為這個;故,就是所以。因為這個,所以在佛經上才「勸造續命幡燈」:勸令一切眾生,造接續生命的這種五色的神幡,延長壽命的這七七四十九盞的神燈。「修諸福德」:要修建一切一切的福德。「以修福故」:以這種修種種供養福德的功德緣故。「盡其壽命」:在他這一生的生命裏頭,「不經苦患」:再永遠遇不到這種的飛災橫禍,九死之難了。

 

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

「阿難問言」:阿難聽見前邊這樣說,他又問了。說是我雖然聽過,但是請你再給我說一遍,就比較詳細一點,也令將來的眾生可以一起聽一聽,所以阿難問言,「九橫云何」:九橫都是什麼啊?

「救脫菩薩言」,說「若諸有情,得病雖輕」:得到這個病症,雖然是很小的,或者傷風、咳嗽,或者小小的病痛,可是怎麼樣呢?「然無醫藥」:沒有什麼藥可治的,「及看病者」:也沒有醫生來給看病。

「設復遇醫」:或者就遇著一個醫生,但是也是庸醫殺人。啊!怎麼樣呢?「授以非藥」:本來他肚子疼,他給他治眼睛。一治眼睛,啊!就死了。本來是眼睛痛,他給他治肚子的;本來喉嚨痛,他給他治頭去,所以這授以非藥。「實不應死」:本來這個人,若不找這個醫生,還不會死;一找這個醫生,死得快一點。「而便橫死」:就死了!啊!下錯藥了,開錯刀了,打錯了針了,所以就橫死了。

又有什麼呢?「又信世間邪魔外道」:信這些又是算命的,批八字的,旁門外道,這些看風水……等等等等等,說不完那麼多。

「妖孽之師」:這一些個妖魔鬼怪的師父,「妄說禍福」:他專門恐嚇人,專門:「嘿!你不得了了!你車會發生車禍。喔!你你!你一百天不能出門,你若一出門,就有問題啦!」「妳,喔!你丈夫有了外遇了!喔!不得了!不得了!」你看!把你弄得:「喔!怎麼辦?喔!這!活不了了!」唉!就是給你恐怖裏頭,又加恐怖,「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了,你看!就這麼來恐嚇你。什麼意思?好教你找他給想辦法破解呀!說:「那怎麼辦哪?」

「啊!有辦法,給我二十萬,我教你消災免難。」

「心不自正」:令你心裏六神無主,七上八下的。「卜問覓禍」:又問「我這個君子問禍不問福,你看看我的氣色怎麼樣啊?你看看我最近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啊?」「喔!好,趙老!請你慈悲啦!你給我看一看。」「好好好好!三百塊!」哈!三百塊!三百塊就消災免難。教你怎麼樣啊?「有辦法!你去給我把貓抓來,殺一隻貓,你就不會死了!」

「殺種種」的「眾生」,你看!「解奏神明」:說你殺這個貓,或者殺七隻老鼠,我把你這個功德給你報告閻羅王,閻羅王就赦你無罪了。哈!你看,解奏神明,就是我給你去報告閻羅王去。「呼諸魍魎,請乞福祐」:他求那個牛頭、馬面,就到魑魅魍魎那兒去,請求他給續命,保佑保佑他。唉!保佑他快點死!你看都是這樣子。

「欲冀延年」:求這個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魑魅魍魎,想著益壽延年,可是怎麼樣啊?「終不能得」:得不到。這個就是「愚癡、迷惑」:真是迷信!「信邪倒見」:這真是信這個邪魔鬼怪的倒見,顛倒沒有智慧,真是愚癡到極點。「遂令橫死」:於是乎想要活著嘛,自速其死,反而令他死得快一點。「入於地獄」:死了還不要緊,死了還要下地獄,「無有出期」:永遠都出不來,因為什麼呢?你想傷害人家,延長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信邪倒見嘛!所以在地獄裏,永遠都不會出來的。「是名初橫」:這是頭一樣的,這個九橫之中第一個橫。

 

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噉。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前邊那個疾病無醫,或者吃錯藥、開錯刀、打錯針等等不應該死的病,反而一治就死了,這是第一種橫死的病。「二者」:第二種橫死的病是什麼呢?就是「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也不管你有罪無罪,冤枉不冤枉,就被那個糊塗的王法拿去,抓住就殺,你犯罪也殺,不犯罪也殺。為什麼呢?就是你應該受九橫的這種果報。

「三者」:第三種就是「畋獵嬉戲」:畋獵,就是願意到山上去打獵,打鹿、獐子、黃麂等等的這些個畜生,或者飛禽,這是畋獵。嬉戲,拿著眾生的生命就當開玩笑,那麼一搶就把牠打死到那兒了。還有什麼呢?「耽淫嗜酒」:荒淫無度,就不守規矩;男女亂七八糟的,不守規矩。嗜酒,也歡喜喝酒,尤其喝醉了酒駕車,連人,還有他自己在車內都同歸於盡,這也是橫死。

「放逸無度」:或者浪漫不守規矩,一點自制的功夫都沒有了,超出這種應該有的限度之外了。「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又常常被這一類的非人奪其精氣。非人,就是一些個魑魅魍魎、妖魔鬼怪、山妖水怪,這一些個怪物。這怪物牠專門想要奪人的精氣,來給牠自己做維他命,奪人的精氣,增延他自己的壽命。所以叫妖怪!妖怪牠就是不守規矩,不守秩序,也不講道理,就這樣奪其精氣,把你那個精和氣都給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者」呢?「橫為火焚」:就是火難。無論搬到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都會有大火。或者著火,或者遇著什麼,都是在這火災裏就被燒死了。

「五者橫為水溺」:第五種的橫死就是被水淹死。

「六者」: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噉」:或者被狼吃啦、虎咬啦、蛇傷啦,被種種惡獸給吃了;或者被鯨魚給吞了,或者被鱷魚給咬死,這都是惡獸。

「七者橫墮山崖」:第七者,就在那個山上走路,掉到山崖裏頭摔死了,跌死了。

「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第八種就是或者中了蠱毒了,這個毒藥就是毒蠱。厭禱,厭就是做一種邪法來魘魅,譬如有的人又把你八字給拿去,紮一個草人,把你八字放到那草人裏,就用箭射這個草人,射到一百天,就把這個人給射死了,這都叫厭禱。咒詛,還念一個邪咒,念得你常常六神無主,常常要自殺。起屍鬼等,或者念一個咒,能趕這個屍體,教他晚間走路。之所中害,被這種種的蠱毒、降頭的密咒,這一類的之所中害,給害了,這是第八種的橫死。

「九者」呢?「饑渴所困」:啊!又餓又渴,餓也沒有東西吃,渴也沒有水喝,就這樣子很辛苦的,被饑渴所困,困擾得沒有辦法。「不得飲食」:也沒有東西吃,也沒有水喝,「而便橫死」:那麼這樣子或者渴,渴死了;或者餓,餓死了,便是橫死了。「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這是佛所說的,大略說一說,橫死有這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若是要往多了說,就有說不過來那麼多的飛災橫禍,這種的災難。「難可具說」:不容易完全把它說完了,就手忙腳亂了。

這九種橫死,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有這種的麻煩,很多人被這九橫所障。這並不是九橫障著這個人,而是在因地不小心。譬如吃錯藥,為什麼就會那麼陰錯陽差把藥吃錯了?這就因為在往昔也用毒藥去害過其他的人。因為用毒藥害過其他的人,種下這種陰錯陽差來騙人的因,所以就受這種吃錯藥、開錯刀,或者打錯針,這種種想不到的橫死。

第二種就是王法誅戮。這個王法,本來是很公道的,可是輪到自己的身上呢,就不公道了,就冤枉了,就糊糊塗塗被殺了,到死的時候也不知道究竟為個什麼?這被王法給誅戮了。

那麼第三種就是這個畋獵。我們人看看!到山上去打獵,那個飛禽走獸嚇得戰戰兢兢,哦!知道自己要沒有命了,所以總想跑,也跑不了。禽獸那樣地死亡,我們怎麼忍心來見這種的慘狀,還以為是一種娛樂。拿眾生的生命做為自己的娛樂,你看這怎麼合理呢?不合理!又耽淫嗜酒、放逸無度這樣子。那麼因為自己喝酒,酒能亂性;因為能亂性,所以就招來這一些個非人。這個非人就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呢?就是一些個妖怪。這些妖怪,他也就來吸食你的精氣;來奪其精氣,就是吸食。他能把你這種精神,你這個gasoline(汽油),都給搶去了,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種呢?就是被這個火給燒死。為什麼被火燒死啊?就因為你在往昔也盡願意吃這個barbeque,願意去吃烤肉。那麼你願意吃人家的烤肉,人家也烤一烤你,所以也就燒死了。你barbeque(烤)人,人也barbeque你。第四這是barbeque燒烤肉,你自己也試一試這個味道,自己嚐嚐自己被烤肉的味道。

這第五者呢?就是被水淹死。怎麼樣子呢?這個果報也就因為往昔把這一切的生靈,都用水給淹死,或者淹死螞蟻。好像我這個小螞蟻也被你淹死過,所以等受這個果報,自己也要身臨其境、設身處地,來試一試這種味道是怎麼樣子?所以就被水給淹死了。一淹,就咕嚕咕嚕喝了一肚子水,把肚子喝得像個鼓似的,然後就嗚呼哀哉,伏維尚饗了。

那麼這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噉,被這個惡獸給吃了。

這七呢?就是走到那個山上,就掉到山澗裏頭了。這種的果報,好像你為什麼被禽獸吃了呢?就因為你心裏狠毒,以前也就盡吃這個野味,又吃什麼果子貍,又吃猴頭,又吃熊掌,把那個熊的腳用火來燙、烙,你自己也就被這禽獸給那麼活吃了。怎麼會受這果報啊?盡吃生魚,那個生魚還要吃活的。那活的魚亂蹦亂跳,就拿起來,喔!這吃得津津有味。你吃人津津有味,這回被禽獸也吃你的肉,也是津津有味的,「啊!真甜!你這個肉是很好吃的,這個血也不錯,沒有什麼臭的味道!」 那個禽獸吃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想,牠有一種獸言獸語,牠們自己會讚歎的,會說:「我今天得到這口食是好吃的,你想要吃嗎?我是不會給你的!」就在那兒還爭。

這個掉到山崖裏是怎麼樣子?就因為你在因地想要打劫人,想把人的荷包給打下來。這還不算,怎麼樣呢?看人不小心就把人推到山澗裏頭。我就有一些個同學,他們讀書就幾幾乎被人給推到山澗裏,幸虧他還信佛,那麼沒有掉下去,又爬上來了。所以我都很清楚這個情形。

那麼第八呢?這個又是盡吃毒藥了。毒藥,就是一天到晚想給人家下毒,給人家下蠱毒,來教人家受自己的控制,所以今生也被人家給下毒,也被人家控制。這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是因,如是果」,你造這個業就受這個果報。所以人家也給你用這種邪法來做一個草人,來用箭射你,或者到時候用火一燒、用箭一射也會出血,或者把你的頭髮、指甲、八字都放到這個草人裏頭,埋到地裏頭去,說將來這塊地就是你的了。結果怎麼樣?死得很快!不錯,那塊地是你的了。起屍鬼就是人死了,他念一個咒嘛,那個死人會站起來,會走路。晚上他教這個屍首,說:「你今天晚間給我走一百里,我在什麼什麼地方等著你。」哦!這屍首就自己像個活人似的,蹬蹬蹬蹬蹬就跑一百里,就這樣子聽招呼,一點也不反抗。被這種的咒術所中害。

九者呢?就是餓死和渴死、凍死、熱死。那麼有的地方過賤年,沒有吃的東西,就餓死很多人。那餓死的人,齜牙咧嘴地哈哈大笑,一笑就死了。他為什麼笑呢?他說:「你們大家看看我呀!我以前把一切眾生都給餓死了,現在我也受這果報,你們知不知道啊?」就死了,就這麼樣子。說:「你要以我為戒,不要以我為法!」所以這都是前因後果,絲毫都不錯的。

我們人啊,他那個人撞車死了,一點也不冤枉的,他都是往昔種了這個錯因。或者像在香港,有一個人用一個汽車,因為警察要檢查他,他一下子把警察給撞死,都是這個因果造成的嘛!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復次阿難」:阿難哪!我再給你說一說,「彼琰魔王」:說這閻羅王,他「主領世間名籍之記」:他管這個世界人的名簿的這個陰陽簿,陽間的簿和陰間的簿,都是他管著。「若諸有情」,「不孝五逆」:若不孝順父母,或者十惡不善的,或者五逆。什麼叫五逆呢?就是殺父親、殺母親、殺師父,殺師父就是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殺父親是一逆、殺母親是兩逆、殺師父是三逆。我跟你們講這個,我一定沒有人敢殺我的。那麼弒父、弒母、弒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師父。破和合僧,就是那個道場裏的僧眾住得很安樂,你到那兒給破壞了。出佛身血,你或者把佛像給毀滅了,現在佛不住世,我們或者把磁的佛像給打爛了,或者木頭佛像給燒了,這都叫出佛身血。可是你打爛磁的佛像,是要你故意打爛,那才算出佛身血,那才叫五逆的罪。如果你要是無心不知道呢,那不作罪的。所以這個你們不要那麼糊裏糊塗,說:「我這個佛像打爛了,那我怎麼辦啊?是不是要下地獄啊?師父啊,救救我啊!」這樣子就是very stupid!(很笨了。)所以這要給你們講明了。

「破辱三寶」:破就是破壞,辱就是污辱,污辱三寶,說:「佛怎麼樣迷信,信佛的人是迷信,出家人不修道,不守戒律,啊!佛所說的那些經典,都是後人偽造的,不是真的,不要相信!」這都叫破辱三寶。「壞君臣法」:好像現在有的說:「民主!把君主都要作廢了它。」這壞君臣法。「毀於信戒」:把這信用也毀了,說:「人不需要守信用,你能騙他,你就騙嘛!騙一趟,算一趟嘛!」就這麼樣,鼓勵人講大話,不守戒律。

「琰魔法王,隨罪輕重」:這閻羅王隨他罪輕重,「考而罰之」:考證是真了,然後就懲罰他。「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燃四十九盞燈,造一個長壽幡,放種種的生,修種種的福。「令度苦厄」:令一切眾生度過去這個苦厄,「不遭眾難」:沒有這一切的災難了。

「爾時眾中」:在大眾裏邊,「有十二藥叉大將」:有十二個速疾鬼王,速疾鬼的大將軍,「俱在會坐」:都在這法會裏呢!「所謂」:有這個「宮毗羅大將」:這個「羅」字,有讀luo(螺音)的,有讀la,「伐折羅大將」,又有「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又有「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個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都有七千個部下,「以為眷屬」:做他們的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一起講了,說「世尊」!「我等今者」:我們現在,「蒙佛威力」:蒙佛的威神力,把我們攝到這個法會裏,「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們現在也不怕這個三惡趣的惡道之怖了,沒有惡道怖了。「我等相率皆同一心」:我們現在大家都同一其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我們盡形壽,歸命佛法僧三寶。「誓當荷負一切有情」:我們負擔教化一切有情的責任,「為作義利」:我們給他們做義務而利益者。「饒益安樂」:我們要饒益而安樂他。

「隨於何等」:無論在什麼地方,「村城國邑」:或者在村莊,在城裏頭,在國裏頭,在一個小鄉下,「空閒林中」:或者在空閒林裏邊。「若有流布此經」的那個地方,「或復受持」:或者有人受持讀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我們保護這個人,令他得到解脫,一切的苦難都沒有了。

「諸有願求」:他想求什麼,「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或者有疾病的時候,「求度脫者」:想要這個疾病好了,「亦應讀誦此經」:也應該念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五色縷」:就有五色線,「結我名字」:拴成我的名字。「得如願已」:得到遂心滿願了之後,「然後解結」:然後再把它解開。

這個是一種咒法,這咒法不一定是密宗,密宗它故意神乎其神地那麼取一個名字叫密宗。其實這咒呢,就是一種咒願;這咒願也就是一種祈禱、求願。那麼用五色線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代表五方,這五方有五魔,所以五色線結成一條索,這叫罥索。有這條索,那麼不安穩的呢,它就會安穩了,這是一種表法。所以在這兒,這藥叉大將他發這個願,人如果用五色線結他的名字,那麼求願就會遂心滿願。

遂心滿願之後,那你請神又要送神,所以又要把它解開,就不再要它了。你若再要,還保存它呢,那個藥叉大將總要在這個地方,他不能到旁的地方去,所以他很不自由了。你不要貪,你這個遂心滿願了,就令這個藥叉不自由了,那也是不對的,所以他說你還要把它取消了。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當這藥叉大將說完了前邊所發的願,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報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讚歎這個藥叉大將,說「善哉善哉」:很好、很好!你們能以這樣地發心,這樣地來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甚難稀有的。所以就說,「大藥叉將」:你們這十二位藥叉大將,「汝等」:就是你們這十二位,「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因為你們還沒有忘了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恩德,你們要報答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所以才發願擁護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和道場。你們「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你們應該時時刻刻地,都不忘了你們這個願力,你應該要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

 

                                                *   請續閱下一篇〔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