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本經因錄音帶部分缺漏,以下至「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為上人弟子補講。)

「復次,曼殊室利」:這時候,佛又叫了一聲,曼殊室利,「若有四眾」:假設有這個佛門的四眾弟子,或是「苾芻」:就是出家受過具足戒的男眾,或是「苾芻尼」:就是出家受過具足戒的女眾,或者「鄔波索迦」:就是在家學佛的男居士,或者「鄔波斯迦」:在家學佛的女居士,「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和其餘那些清淨而有信心的善男和善女人等。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前邊所講的這一切人,如果能受持八分齋戒,就是八關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或者經過一年,或者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說的是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又叫長齋月,說是四大天王在這三個月裏邊,正好出巡到南瞻部洲。所以在這三個月裏邊能夠持齋修福的人,這功德是比平時還大。「受持學處」:那麼這一切的善男子、善女人,若能夠這麼樣地來受持學習這清淨的八關齋戒。「以此善根」:又把學戒、持戒這種的善根和功德迴向。迴向到哪里呢?「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生到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在阿彌陀佛那兒,聽聞這個正法。「而未定者」:雖然這眾生有這個願,可是他還沒有起真正的決定心,還有一些個猶豫。想要去又有一點懷疑;不想去嘛,又想要去。所以呢,這叫還沒決定心。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一種人他假設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臨命終時」:那麼他在臨命終的時候,「有八大菩薩」:就有八位大菩薩來接引他。「其名曰」:這八位大菩薩的名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這八位大菩薩,就以神通力,從空中而來,到這個將要死的人面前,「示其道路」:就來指示他一條路。什麼樣的路呢?就是往生東方淨土的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在這個淨土當中,也有種種不同顏色的花,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麼這八位大菩薩,就接引這個修行人,來到東方琉璃世界,就在這種種不同顏色的眾寶蓮花中,清淨化生,不需要經過父母的胞胎。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前邊所講的是有心、有願,要往生淨土的修行人,他就能夠仗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往生到淨土。這一段文說的是,如果沒有發願想要去淨土的修行人呢?也可以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得到生天的這種利益、這種福報。

「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一般往生到天道的人,只是一種有漏的果報而已,等到在天上的福享盡了,還是會再墮落的。但如果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往生到天上的這一種眾生呢,他生到天道以後,他原來的善根還是不會盡的,不會沒有的。所以他「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再也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裏去了。

「天上壽盡,還生人間」:當他天上的福報享盡以後,他還能夠生到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或者是做這個輪王,就是轉輪聖王。這個轉輪聖王有四種,第一種是金輪王,他能夠統領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銀輪王是第二種,他所掌管的是南、西、東,這三大部洲。銅輪王是第三種,他所掌的是南方跟西方兩大部洲。最後最低的是鐵輪王,他所掌管的是南方這一大部洲。

「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那麼他做轉輪聖王,也具備威嚴和德行。他能以這個威德,很自在地使令無量百千那麼多的眾生,都來聽從於他,受到他的感化,都安立,就是安住在十善的道業上,這些眾生都是行十善的。

什麼叫十善呢?在身業方面有三種。第一,不殺生,就是不去殺害一切眾生的生命。第二,不偷盜,就是不偷一切眾生的財產,不能不予而取。第三,不邪淫,就是不去對一切的男女,行這種不正當的淫欲。

在口業方面有四種。第一是不妄語,不講欺騙人的話,不能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第二是不惡口,不說粗惡罵詈人的話。第三是不兩舌,不搬弄是非,不挑撥離間。第四是不綺語,不說一些個讓人家起淫欲心的這種話,或者開不正當的玩笑,講一些個沒有意義、無聊的話。這些不該講的話都不講了。

最後的是意業方面,共有三種,就是不貪、不瞋、不癡,在心念上對一切人、事、物,不起一種貪求的心,也不起一種瞋恨的心,更沒有一種愚癡的心。這就叫十善,它的相反就是十惡。

那麼這個修行人除了可能做轉輪聖王,他也能生到其他的貴族中,所以這經文又說:「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也會生在帝王家,做高貴的王族;或者生在婆羅門這種修清淨行的種族裏邊;或者能夠生在正信、有正知正見的居士家裏;或者生在很尊貴的、有學問的這種家庭裏邊,大家就是世家大族。

「多饒財寶,倉庫盈溢」:他能具足一切好的條件,外在方面,他有無量無邊的金銀財寶,倉庫都裝滿了,所以他吃的吃不完,用的用不盡,穿的也是最好的。

「形相端正」:不單生存的環境好,而且他自己本身,這個身體所得的相,也是最端正的、最莊嚴的,人人一看到就生歡喜心。

「眷屬具足」:父母兄弟和樂相處,沒有爭吵,沒有打打打殺殺的;都是互相恭敬,互相幫助。

「聰明智慧」:從內在來說,他能有一切的學問,通達一切的道理,又聰明、又有大的智慧。文采方面超出一切的人,武功方面也是在一般人之上,「勇健威猛,如大力士」:就好像一個大力士一樣,他有一種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前邊說的,都是往生在這個人道當中,不但能得到健全的人身,而且還是個男身。

「若是女人」:那麼如果是得到女身,「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只要能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至心受持」:並能至誠懇切地來受持,就會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感應。什麼感應呢?「於後不復更受女身」:以後生生世世,不用再受女身的這種苦,這就是說能轉女成男。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

「復次,曼殊室利」:佛又叫了一聲文殊師利,說「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證菩提的時候,因為他在過去生中,本來發過大願,要做一個大醫王,來醫治一切眾生這八萬四千種的病,消除一切眾生的病苦,所以就以這個願力,來「觀諸有情」:觀察一切的眾生,「遇眾病苦」:這一切的眾生遭遇到無量無邊的病苦,有的是四大不調的病,有的是鬼神附身的病,有的是過去生所帶來的業障病。

譬如「瘦攣乾消,黃熱等病」:瘦,這是一種虛弱的病,瘦得就像皮包骨那麼樣,這個人的生命力一天天地損耗,就要支持不住了。攣,這種病令人手腳都不能伸直了,一天天就萎縮了,停止生長了。另外又有一種渴病,這叫乾消,是一種乾渴的病。黃熱病,黃熱也就是一種黃疸病,一種熱病。這等,也就包括一切的傷寒、瘟疫,這種種的疾病。這是因為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或者太多,或者太少,所引起的種種病。

「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者被這個魘魅、蠱毒所害。魘魅,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有這個魘魅鬼來壓到人的身上。這個被魘魅的人,他沒有辦法動彈,想要叫也叫不出聲來。蠱毒病,就是在那些邪法盛行的地方,好像中國的雲南,或者東南亞,有很多養蠱的人,他抓來一些含有劇毒的蟲類,譬如蜈蚣、毒蜘蛛、毒蝎子這些東西,把這種種有毒的蟲,放在同一個盆子裏邊,用這個符咒把盆子封起來,讓牠們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等最後剩下的這一條蟲,就含有一切的毒,是毒中之王。然後這養蠱的人,就用符咒的力量,來控制這隻已經成為妖精的毒蟲。命令它,去傷害他所想要傷害的人,讓對方生病,或者甚至於死了。

「或復短命」:或者有一些人呢,他沒有得這種四大不調的病,也沒有這種鬼神所附的病,但是因為他前生殺業太重,所以他今生就短命,年紀輕輕的,突然就死了,夭折了。「或時橫死」:橫死,就是發生意外而死。或者是碰到什麼飛災橫禍,好像坐飛機,飛機就去撞山,或者掉到海裏;坐火車,火車就出軌;坐輪船,輪船就爆炸,在海裏沉了;開車子,車子又相撞;或者碰上大水災、大火災;或者地震、打颶風。這個人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也不知怎麼的就沒命了。

但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對這一切的因因果果,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那麼就要來拔除這些眾生的病苦,令眾生所求都能夠遂心滿願,病苦消除。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這個時候,藥師琉璃光如來就入了三摩地。這三摩地是梵文,翻譯成中文,也就是正定、正受。這個定的名字叫什麼呢?「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就叫做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也就是入了這個除滅一切眾生苦惱的大定。

「既入定已」:入定之後,「於肉髻中」:藥師琉璃光如來就從他肉髻中的無見頂相,「出大光明」:放出無量無邊的大光明。

 

(補講到此結束)

「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了要救護一切眾生,除他的疾病痛苦,所以在這個光中說咒。這一個咒,雖然沒有多少句,也沒有多少字,很短的,可是它的妙用是無窮無盡的。雖然無窮無盡,你必須要有一種信心,專一心來持誦它。無論哪一位醫生,如果一方面給人看病,一方面再用這個咒給他來加持,相信這個病痛很快就好了。那麼醫生就是以解除眾生的病苦為自己的責任,能有這樣的咒來幫助,這可以說是一個大醫王。所以做醫生的能把這個咒受持讀誦,那是最好的。那不做醫生的呢?也可以受持讀誦。無論在什麼地方,你若遇著人有疾病,那麼給他一念,他都可以就好了。

這個咒是譯音,所以沒有什麼講解,不需要講解。這個咒也就是教你不明白,這妙處就是因為不明白。你這不明白,你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所以你那個心也不打妄想,就一心持這個咒,它就有感應。這個咒就說了:「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喇婆。喝囉闍也。怛他揭多耶。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常常念這個咒,那個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爾時」:就在藥師琉璃光如來說這個灌頂真言的時候,「光中說此咒已」:在這光中說完了這個咒之後,「大地震動」:這個大地也有六種震動。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涌、起,這六種形相。「放大光明」:這時候就放大光明了。「一切眾生病苦皆除」:病苦都沒有了,「受安隱樂」:都是得到安樂了。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要沐浴清淨。澡就是沐浴清淨,漱就是漱口,把身心都清淨了,意念也清淨了。「或食,或藥,或無蟲水」:那麼,或者是把這個病人所吃的東西,或者他所服的藥品,或者用沒有蟲子的水,「咒一百八遍」:念這個灌頂真言一百零八遍,「與彼服食」:給這個病人來吃。「所有病苦悉皆消滅」:喝了這種用〈藥師灌頂真言〉所加持的水,疾病就都消滅了,沒有了。

「若有所求,至心念誦」:若有所求,也應該至心念誦這個咒。「皆得如是,無病延年」:若是要求什麼的,也都可以像前邊這個念一百零八遍做為願。這願,人所求什麼都會遂心滿願的。如是,就像前邊講那樣子;無病延年,病痛也沒有了,也延年益壽了,應該死的也不死了,就那麼妙。

「命終之後」:等他如果真是壽命到了,捨身命終之後,「生彼世界」:生在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世界,「得不退轉」:得到不退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菩提」:乃至成佛,只要往前進,而不往後退。

「是故曼殊室利」:因為這個,所以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至心,就是專一其心,拿出至誠懇切的心;殷重,就是很殷勤的、很重視的,「恭敬供養者」:來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常持此咒」:常常誦念這〈藥師灌頂陀羅尼〉,「勿令廢忘」:不要把它忘了。廢忘,就是丟了,廢棄了,不記得了。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十種名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個名號。「所有名號」:所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聞已誦持」:聽了之後,都能誦持。

「晨嚼齒木」:在一早起來,嚼這個楊枝的時候。齒木就是楊枝。「澡漱清淨」:沐浴,也漱口之後,那麼清淨了,「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或者作種種的音樂,「供養形象」: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於此經典」:或者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經典。「若自書」:或者自己書寫,「若教人書」:或者教旁人來書寫,「一心受持」:一心來受持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

「聽聞其義」:又聽見經的義理。「於彼法師」:這時候,對講說、書寫、受持、讀誦這位法師,「應修供養」:也應該供養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的這位法師,或者他書寫這一部經,或者講解這一部經,或者他受持這一部經,那麼一般在家人啊!就應該預備好好地來供養這位法師。應修供養,就是不要馬馬虎虎的;這個修,就是修治,修治這潔淨的齋菜來供養這位法師。

「一切所有資身之具」:這位法師所用的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個四事供養,這個資身之具,「悉皆施與」:都布施給這位法師。「勿令乏少」:不要令這個法師,或者沒衣服穿,或者沒飯吃,或者沒有藥品來治他這個傷風感冒這種病。

「如是便蒙諸佛護念」:像這樣子,你護持這個法師,護持他書寫、受持、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你能這樣子,你就能得到十方諸佛都要護念你。「所求願滿」:你求什麼,都滿什麼願。「乃至菩提」:乃至於將來成佛。

                     ※                     ※

我們學佛法的人,要看這佛法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每一天所學到的東西還重要,比我們做生意賺錢更重要。今天不是有人說這三步一拜到這兒講經,她也吃齋了,也歡喜來聽經了嗎?那麼這是很難得的,你能以把這個聽經的時間,認為是特別重要,那你做佛教徒,是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所以要誠心誠意聽經。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爾時」:在當爾之時,「曼殊室利童子」:這文殊師利法王子又叫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他對佛就說話了,說:「世尊」:世、出世之尊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說我文殊師利童子,我在將來這個法轉到像法時代的時候,「以種種方便」:我用很多的方法,很多的方便法門,來觀機逗教,隨緣說法。我用我這個智慧來觀察,應該用某一種方便法門得度的,我就用某一種方便法門,來教化這一切的眾生。

「令諸淨信」:我使令這一切一切清淨的、有信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等」:等,是等於其他一切眾生。「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我令他們都聽到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個名號。「乃至睡中」:乃至於他睡夢的時候,就睡著的時候,「亦以佛名覺悟其耳」:我在那個時候,我看他的機緣成熟了,在夢寐之中,教他聽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佛的名號,令他覺悟,令他依法來修行,這是我文殊師利童子發這種誓願。

這邊說像法轉時,什麼叫像法?因為這個佛法有正法時代,有像法時代,有末法時代。正法的時代是佛住世的時候,那時候是禪定堅固,人人都坐禪習定。這個時期,有的說是五百年,有的說是一千年,這是禪定堅固的時期。其次就是像法時代,這就是執著到這個形相上了,只有這麼一個外相,有這麼一個樣子,那麼裏邊怎麼樣呢?就不知道了。正法時代是注重裏邊內聖的功夫,像法時代是著到外王的功夫了,就著相去了。在這個時候因為著相,於是乎就寺廟堅固了。寺廟堅固,人人就都造了很多廟來住持佛法,可是都在著相上,修行的就少了,不修行的就多了。正法時代呢?是修行的多,不修行的少;像法時代就修行的少,不修行的多了,和正法時代正相反。那麼像法有的也說是五百年,有的說是一千年,我們就算它是一千年。

以後就是末法時代了,我們現在是去佛日遠,生逢到這個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禪定也不堅固了,寺廟也不堅固了,怎麼樣呢?鬥爭堅固了。在這個時候啊!人與人都鬥爭,家與家也在鬥爭,國與國也在鬥爭,星球與星球也在鬥爭,月球與月球也在鬥爭,這是鬥爭堅固。人不知道旁的了,只知道鬥爭,不是鬥爭就是清算,不是清算就是鬥爭。在這個時代真是恐怖到極點,為什麼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就因為可以說是沒有做什麼好事情,才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這個佛法,到了末梢上了,將將都要斷了。可是這個末法,有的人說是一千年,但是有的人又說是一萬年,我們現在就拿它當一萬年。

那麼我們現在已經經過一千多年的末法時代了,從佛到現在三千多年,其中正法時代一千年,像法時代一千年,我們這個時候就是末法了。所以我們都很不幸運的,也不能親眼看見佛住世時這種殊勝的道場。

我們現在是生在這末法時代,可是我們要提倡正法,我們大家都發願,不准它有末法,我們就要在這個末法時代,給它轉變為正法時代。人人發這個願,這個末法也就沒有了。所以現在這個佛法傳到西方來,西方的佛法剛開始,那我們絕對是要提倡正法,主持正法,弘揚正法。我們一舉一動都是為正法來做標準,來做我們一個目標,這是我一向的宗旨。那麼各位聽了之後,都要來發大菩提心,擁護這個正法眼藏。

 

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世尊」:說世、出世之尊!「若於此經」:說在將來像法時代,或者末法時代,若有人對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受持讀誦」:或者天天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或者對著本子來讀,或者背著本子來誦念。「或復為他演說開示」:或者用你所知道的經中奧義的這種智慧,來為其他人演說,把它解釋詳細一點,或者開示,或者他有不明白的,你給他說比喻,令他明白了,令他也知道這部經典的重要性。

「若自書」:或者自己用這紙、筆、墨,書寫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若教人書」:或者你轉教其他人來書寫這一部經。「恭敬尊重」:你或者禮拜這一部經,或者你把這部經覺得很尊貴、很重視地供養起來。「以種種華香」:用種種的花,種種的香,什麼香呢?「塗香、末香、燒香」:有這個塗香、有末香、又有燒香,「華鬘」:或者花鬘,用這花環來供養。「瓔珞、幡蓋、伎樂」:或者用瓔珞,或者用幡蓋,或者奏出種種讚佛的這種伎樂,「而為供養」:來供養這一部經。「以五色彩作囊盛之」:那麼用五色的彩囊,來把這部經包上,裝起來。「掃灑淨處」:把那個房子裏邊都打掃乾淨了。「敷設高座」:把它供養到一個高的位子上,「而用安處」:再把它安處到高的地方,就表示恭敬。

「爾時」:在這個時候,就有「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和四大天王一同的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和其餘的,有無量無邊百千那麼多的天眾,「皆詣其所」:詣,就是到了,都到這個供養經典的地方了,「供養守護」:都來禮拜這一部經,來守護這一部經。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說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它所在之處,「有能受持」:假設若有人能以受持讀誦這一部經。「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以他這個本願的功德,「及聞名號」:和這個聞名號的功德,「當知是處」:你們大家應該知道,知道什麼呢?就知道這個有經典的地方,「無復橫死」:不會有人有什麼意外,飛災橫禍而死的,不會有這個事件發生的。

「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也不會被這一切的諸惡鬼神,來把他這個精氣給吞食了,給奪走了,他就沒有氣力了;「設已奪者」:或者已經有被諸惡鬼神把這個精氣給奪去了,「還復如故」:這時候還會恢復如初,還會恢復健康的身體,「身心安樂」:身也得到安樂,心也得到安樂,那麼就沒有一切的煩惱,沒有一切的災難,沒有一切凶橫、不吉祥的事情發生。所以你們無論哪一位,家庭若覺得有鬼怪,就請一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到家裏去供養,這是最好的一個安靖鎮宅的法寶。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佛告曼殊室利」:佛又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如是,如是」:說,對了!像你所說的這樣子,是這樣子啊!「如汝所說」:和你所說的這個方法是一樣的。「曼殊室利」,你要知道,「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這樣的人。「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應該首先造一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敷清淨座」:設一個座位也很乾淨的,一塵不染,「而安處之」: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佛像,供養到這個清淨之座的地方,「散種種花,燒種種香」:然後散種種的花,燒種種的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用種種不同的莊嚴的東西,來莊嚴這個道場。

那麼我們人要知道,我們供香、供花,供養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不是像我們那麼貪心、饑渴,想要吃東西,貪著人來送一點飯,送一點菜,或者請飲茶,請吃齋,不是那麼樣子的。我們用這個種種的香,種種的花來供佛,這是表示眾生一種的心意,一種的誠心,並不是諸佛菩薩一定就享受這個,以這個為樂了。我們給他燒香,他就歡喜了;不給他燒香,他就生煩惱了,沒有這個道理!諸佛他是無所求於人的,無欠無餘的,不需要人間這一些個東西。那麼我們對諸佛菩薩無所表現了,不知道怎麼樣拿出我們這個真心誠意來對佛菩薩,所以只好就用一點名貴的香、名貴的花來供養佛。

我們對供佛不必像那一些個迷信的愚夫愚婦那個樣子,拿著一大把香在佛前,給佛上香了。本來佛在那個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護著所有的眾生;你燒那麼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睜不開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護眾生了。這是我凡夫的知見來揣測佛的境界,當然是不對了,可是這裏頭有這麼一個很淺顯的意思。所以我們吃飯,譬如我們就算最饞、最願意吃好東西,你把桌子上都擺了十幾丈那麼多的菜飯,一個人一餐,怎麼會吃得了那麼多東西?你這不是要命嗎?所以我們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邊再上一支護法香,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經夠了,只要你有個真心,有個誠心,你不上香,那菩薩也一樣來護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經、念法、念僧,佛就歡喜了,不是說一定要燒香,佛才高興了。

佛不像我們人那麼小氣,你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就生了煩惱了;你讚他一句,他就高興了,不是那樣子的。所以我們不要以凡夫來測聖智,以為佛也像我們那麼貪,哦!這個錢越多越好,這個佛,燒的香越多越好,這是錯誤的觀點。所以不要學這一些個八卦婆、八卦公那麼到廟上,那種迷信的彩色,磕迷糊頭,燒迷糊香。結果你問他:「你為什麼要燒那麼多香?」他說:「這香燒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麼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這個糊塗不糊塗?所以我們佛教徒,是講一個真理的,講一個智慧的,不要那麼迷信了。

你能以「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受這個八關齋戒。「食清淨食」:吃那個齋,不要吃葷,這是清淨食。「澡浴香潔」:你也把身上那個臭汗泥味,也洗乾淨了它,用點香湯來沐浴,令身上也有一股香氣。「著清淨衣」:穿那個乾淨的衣服就可以,不是要穿漂亮的衣服,不是要穿名貴的衣服。你無論穿的是粗布、麻衣,你只要把它洗得乾乾淨淨,那就是恭敬佛了。

「應生無垢濁心」:你自己應該把那個邋遢的思想,那一些個垃圾,在腦裏頭都清理出去;沒有這個染污、塵垢這種混濁,在你的心裏頭。「無怒害心」:也沒有怒害其他人的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對所有一切眾生,都要生一種利益他們、安樂他們的心,對於他們有一種慈悲喜捨平等的心。用「鼓樂」,或者「歌讚」來「右遶佛像」:向右繞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佛像。

「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經」,「讀誦此經」:念這個本願功德經,「思惟其義」:思惟《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這種義理,能「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你想要求什麼,「一切皆遂」:求什麼,有什麼,「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所謂求長壽嘛,你就得到長壽;求富饒,就得到富貴:你求官位,就得到官位:求男女,求女孩子、男孩子,都會遂心滿願的。你看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經典,功德有多大!只要你誠心,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若復有人」:就是說假設再有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忽得惡夢」:他忽然間,就是偶爾就作了一個惡夢,夢見很不吉祥的事情;或者夢見自己死了,或者夢見他人死了,或者夢見自己撞車了,或者夢見他人跳海了,種種不吉祥的夢。「見諸惡相」:或者見到猙獰可怖的這麼一個羅剎鬼,或者見到巨口獠牙的一個妖怪,或者見到雷公爺在那兒,拿著雷錘子就要用雷劈。總而言之,地震、山崩、海嘯,夢見這種種不吉祥的惡相。

「或怪鳥來集」:或者住宅上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這種小鳥,或者貓頭鷹,或者鴟梟,或者烏鴉,這種怪鳥飛到住處這兒,這是怪鳥來集。「或於住處」:或者在住的地方,「百怪出現」:或者白天就見鬼了,或者晚上又見到魔了,或者見到那個掃把自己會走路了,或者見到那個水瓢,在房子裏頭的空中飛。總而言之,這種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的事情就出現了。

「此人」:這一類的家庭,或者這樣的人,「若以眾妙資具」:若用那個最好的東西,最名貴的、最值錢的這種東西,「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來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這樣的人。「惡夢惡相,諸不吉祥」:這所有的惡夢、惡相,或者夢到蛇,或者夢到老虎,或者夢見狼蟲虎豹,這一切不吉祥的事情,「皆悉隱沒」:不知不覺就都沒有了。所以你們無論哪一位,家裏如果有不吉祥的事情,就趕快要供養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你就會得到吉祥了,這一些個問題就都沒有了。「不能為患」:這一切一切的問題,就都不要緊了,沒有問題了。

「或有水火」:或者被水淹,或者被火燒,「刀毒懸險」:或者刀毒,或者懸崖——危險的地方,「惡象師子」:那個大象喝醉了,牠要殺人啦;或者這個獅子要咬人。「虎狼熊羆」:這個虎是老虎,狼是豺狼,熊就是黑熊,羆也是一種惡獸之類的。「毒蛇惡蠍」:又或者有毒蛇,或者有惡蠍——惡的蠍子,「蜈蚣蚰蜒」:蜈蚣也是很毒的東西,蚰蜒也是往人腦裏頭鑽,把人的腦都給吃乾了,「蚊虻等怖」:和這個蚊子或者其他害蟲之類的。等怖就是這種的恐怖。「若能至心」:至心,就是專一其心,你若能專一其心,「憶念彼佛」:就憶念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都解除了,沒有了。

「若他國侵擾」:或者其他的國家來侵略,「盜賊反亂」:這一個國家,或者有盜賊,或者有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能以念念不忘這藥師琉璃光如來,「亦皆解脫」:無論什麼災難,統統都會解脫,都會解除去了,沒有災難了,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了。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復次,曼殊室利」:釋迦牟尼佛說,我再給你說一說,文殊師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有清淨的善男信女,善男子或者善女人等,「乃至盡形」:在這個盡形,就是一生。在這一生之中,「不事餘天」:不拜天地、鬼神、旁門左道,不做這一些事情,「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就是專一其心,至誠懇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受持禁戒」:嚴格遵守佛的戒律。禁,就是教人不要做的事情,要守著這個戒律。「若五戒」:這個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十戒」:或者沙彌十戒,「菩薩四百戒」:菩薩所受的戒律有四百戒那麼多。「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呢?就有二百五十條的戒律。「苾芻尼五百戒」:苾芻尼呢?就有五百條的戒律。

「於所受中」:在這個戒律裏邊,「或有毀犯」:或者有意的,或者無意的,毀犯這個戒律了,「怖墮惡趣」:很害怕的,很恐怖的,怕墮落到三惡道裏頭去。「若能專念彼佛名號」:若能專一其心,至誠懇切來念這藥師琉璃光佛的名號,就是「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恭敬供養者」: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恭敬,用至誠懇切的心來供養;者,這樣的人。「必定不受三惡趣生」:就不會墮地獄、轉餓鬼、做畜生去了。

「或有女人」:或者有這個女人,「臨當產時」:在將要生小孩子的時候,「受於極苦」:受很大的這種痛苦,忍受不了了這種痛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或者稱讚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頂禮、讚歎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恭敬供養」,「彼如來者」:彼如來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了。「眾苦皆除」:所有一切的痛苦都會解除了、沒有了。

「所生之子」:所生的或者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身分具足」:能以六根具足,也不少一個耳朵,也不少一個眼睛,也不少鼻子,也不少嘴巴,這個諸根都具足的。身分,就是他那個身分的一段;具足,都是很完整、很圓滿的。

「形色端正」:相貌生得也端正,非常好。「見者歡喜」:見到這小孩子的人,都生歡喜心。「利根聰明」:他非常聰明,很利根。利根就是聰明。「安隱少病」:這個小孩子也很少生病痛。「無有非人」:沒有這一種妖魔鬼怪,「奪其精氣」:或者邪神惡鬼來把他的精氣吞食了、給搶去了,不會的。因為什麼呢?就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大威神力,一切妖魔鬼怪,這一些個牛鬼蛇神,都是望而遠之。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以下至「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為上人弟子補講)

我們學佛要有真信、切願,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在《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如果你信心不具,那麼一切善功德都沒有辦法成就了。「爾時」:所以在佛一條一條地,仔細說過藥師琉璃光如來這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後。「世尊告阿難言」:佛就問阿難說,「如我稱揚」:就像我在前邊所稱揚的,「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所有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此是諸佛」:這個都是一切諸佛「甚深行處」:都是諸佛最深最妙,身體力行,躬行實踐,所顯現出來的境界。「難可解了」:只有佛跟佛之間,同樣是過來人,才能知道的,一般凡夫是難以想像,難以了解的。「汝為信不」:那麼阿難,你是不是真正能夠相信我所說的這一切,一點懷疑都沒有呢?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阿難白言」:阿難就回答說了,說「大德世尊」:他稱佛為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這個契,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一切眾生之機。我對於如來所說的這種契經的道理,「不生疑惑」:一點疑惑都沒有。「所以者何」:為什麼呢?「一切如來」:因為每一位佛,「身語意業」:他這身業、口業和意業,「無不清淨」:沒有不清淨的,沒有一點點染污的,沒有一點點不真實的。

「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在這天地之間,日月輪,這太陽和月亮可以掉下來。「妙高山王,可使傾動」:妙高山就是須彌山。這須彌山也能夠被搖動,這一切一切都可以變的;可是「諸佛所言」:每一位佛所說出來的話,「無有異也」:是真實不虛的,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的。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世尊」:但是世尊啊!「有諸眾生」:就有這一些個眾生,「信根不具」:他的疑心特別重,不具足這種相信的善根。「聞說諸佛」:所以當他聽聞到一切諸佛,「甚深行處」:就是諸佛所行所作這種深不可測的智慧、福德和神通妙用。「作是思惟」:他的疑心馬上又生出來了,他就這麼想,「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為什麼只是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位佛的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就能夠得到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功德和殊勝的利益呢?「由此不信」:所以他就不信了;不但不信,他「返生誹謗」:反而生出毀謗心,說:「佛是騙人的,他講騙人的話,做騙人的事情。」就這麼到處亂說,也教更多的人對三寶起了一種懷疑心。

「彼於長夜」:這種人啊,他在這漫漫生死的長夜當中,「失大利樂」:失去了一切的利益和快樂,「墮諸惡趣」:於是就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趣裏邊,在這裏邊「流轉無窮」:就這麼流過來、轉過去,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佛告阿難」:佛又告訴阿難了,說「是諸有情」:前邊所講的這一切眾生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果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至心受持」:他能夠至誠懇切、一心一意地來受持,「不生疑惑」:沒有一點疑惑的心。「墮惡趣者」:這樣的人還會墮落到三惡趣裏邊,那是「無有是處」:絕對沒有這種事情的。「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這是一切諸佛所行所作這種甚深的智慧,這一般的人是很難以相信,很難了解的。

「汝今能受」:你今天能夠這樣來相信接受,「當知皆是」:你要知道,這個不是你自己的力量,這都是「如來威力」:是佛用他的威神力,加被於你,才使令你產生這種絕對的信心。為什麼這麼說呢?「阿難」,「一切聲聞獨覺」:不要說是一切凡夫眾生了,就是這些有修有證,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阿羅漢,或者是辟支佛,「及未登地諸菩薩等」:或者是這一切還沒有進入初地的菩薩,「皆悉不能如實信解」:他們都還不能這樣真實地相信和了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只有到達這個等覺的地位了,這種一生補處的菩薩,才能夠起真實不變的信心。

「阿難」:「人身難得」:要得到這個人的身體,是很難的。你得到這個人的身體了,可是「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你要在佛、法、僧這三寶中,生起一種真正的信心,一種恭敬、尊重的心,「亦難可得」:也是很難的,要生這種心是不容易的;可是「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要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復難於是」:這又比前邊的更難了。

「阿難」:佛又叫了一聲,阿難啊!「彼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要知道,這一位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他在過去生中,修行無量無邊的菩薩道,「無量善巧方便」:運用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發無量無邊的廣大願力。「我若一劫」:假設我用一劫的時間,「若一劫餘」:或者用超過一劫那麼長的時間,「而廣說者」:來廣泛地講說它。那麼「劫可速盡」:這麼長的劫數可以很快地過去了,「彼佛行願」:可是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行願,「善巧方便」:和他的這個善巧方便,「無有盡也」:是沒有完的時候,永遠也說不完的。

(補講至此結束)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

在前邊這一段經文,是說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行願,和他的善巧方便,盡未來劫說也不容易說完的。「爾時」:就在這個時候,「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在大眾中有一位菩薩,這位菩薩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名曰救脫」:他的名字就叫救脫菩薩。「即從座起」:他就從他的座位站起來了。他「偏袒右肩」,那麼「右膝」就「著地」,這個身心恭敬,「曲躬合掌」:合起他的掌來,一心皈命,「而白佛言」:對佛就說了,說,「大德世尊」:這位菩薩稱佛也稱大德世尊。

「像法轉時」:說將來這個世界,正法過去了,等到這個像法時代。正法時代,人是禪定堅固,很多人證果,證阿羅漢果;等像法時代呢?就是寺廟堅固,人造佛像、造廟,這就是像法時代,正法時代過去了。「有諸眾生」:說有這一切的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他為種種的病患來困擾著他,令他不自在。「長病羸瘦」:時時都有病的,病得骨瘦如柴,像皮包骨似的。「不能飲食」:這時候是最苦的,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喝,連飲食都不能了。「喉唇乾燥」:喉嚨裏頭和這個嘴唇子都乾燥得不得了。啊!本來是渴得不得了,可是連水也不能喝,水不能下嚥。

「見諸方暗」:在這時候,見著左右前後都沒有光明,都非常黑暗可怕,就這樣子。「死相現前」:常常感覺到自己快死了。「父母親屬」:這時候,有父母,或者六親眷屬,「朋友知識」:或者朋友、善知識,都「啼泣圍繞」:大家都圍著這個人來哭,痛哭流涕。「然彼自身」:可是這個人的自身,「臥在本處」:他就是躺在他睡覺那個地方,「見琰魔使」:他這時候就看見這個魔王的使者來了,「引其神識」:神識也就是神魂,也就是他那個魂魄,「至於琰魔法王之前」:到那個琰魔王的前邊。

「然諸有情」:可是這一些個有情,「有俱生神」:在這個時候,也有他認識的人他們的神識,也一起來了,也被琰魔王的這個使者給一起帶來了。「隨其所作」:他在這兒,在生的時候所行所作都現出來了。「若罪若福」:或者做的善事,或者做的惡事,都現出來了。「皆具書之」:都給他寫得清清楚楚,有記錄。「盡持授與琰魔法王」:把整個他這一生所做的,若罪若福,都給寫得清清楚楚,交給這個琰魔王了。

「爾時」,「彼王」:這個琰魔王,「推問其人」:就審判這個人了。「計算所作」:給他合計他所造的罪業,「隨其罪福」:隨他這個罪業的輕重,「而處斷之」:就給下審判。

「時彼病人」:在這時候,這個病人,「親屬知識」:他的六親眷屬,或者父母,要是能給他做功德,「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若能替他這個有病的人,來至誠懇切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再能給他請一些個有道德、持戒律,而修行的出家僧人,「轉讀此經」:給他來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然七層之燈」:那麼給他點七層的燈,每一層是七盞,七七四十九盞燈。「懸五色續命神幡」:給掛上一個五色的、續命的神幡。「或有是處」:假設若有這個法會這種地方,「彼識得還」:他這個神識就會回來了。「如在夢中」:就好像在夢中,「明了自見」:他這個人就像做了一場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他自己見到這種境界,也記得這種境界。

 

                                               * 請續閱下篇〔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淨空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